Nature:揭示迁徙鸟类对地磁场感知的量子生物学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磁生物学研究团队研究员谢灿课题组与英国牛津大学教授Peter Hore、德国奥登堡大学教授Henrik Mouritsen等实验室组成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动物磁感应和生物导航领域取得进展,揭示了迁徙鸟类对地磁场感知的量子生物学原理。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23日以封面长文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Sci Adv:小鼠和人类机体的种系细胞或能重置其生物学年龄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种系不老化的概念要追溯到19世纪的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所提出的观点,然而由于新陈代谢活跃,种系会随着时间不断积累损伤和其它变化,也就是说其也会衰老。为了使得新的生命以同样的年轻状态开始,种系就必须在后代中恢复活力。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Epigenetic clock
SARS-CoV-2:与流感感染的病理生物学关键差异
2021年5月21日讯/某些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会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上调。研究人员比较了COVID-19和流感的细胞因子,以确定对这些病原体炎症反应的区别特征及其与严重疾病的相关性。由于身体质量指数(BMI)升高是引起严重COVID-19的已知危险因素,我们研究了BMI与严重疾病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Mol Ther Nucleic Acids:环状RNA在骨关节炎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治疗潜力
2021年6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研究者在Mol Ther Nucleic Acid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Biological role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circular RNAs in osteoarthritis"的文章。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软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多功能生物纳米结构用于癌症治疗
纳米结构在应对癌症等具有复杂病理环境和高度异质性的疾病方面日益显示出独特优势。基于生物分子的纳米结构具有多种天然的生物功能,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超分子属性、靶向性、响应性和可编程性等特征为智能纳米药物的精准构筑提供了新机遇,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生物分子指导的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和自组
计算赋能微生物构筑合成生物学底层砌块研究获进展
由酶驱动的生化反应网络奠定了生命活动的核心基础,对微生物酶的进化与机制研究可为解答生命起源和生物代谢路径演化等科学问题提供线索。酶资源赋予了微生物物质转化能力,为药物、能源、新材料等产品的精准合成与绿色制造提供了可选方案是人工创造生命的必要基础。作为最基础的生命砌块,二十种天然氨基酸共同构筑了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但天然氨基酸所携有的功能
研究揭示沼渣生物炭调控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栽培与调制创新团队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揭示了沼渣生物炭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对土壤碳库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生物能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上。据郑学博副研究员介绍,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揭示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
陆地棉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是环境适应性最高的栽培棉种。棉花育种专家很早就发现陆地棉存在不同的生态型,然而对这些不同的生态型形成的机制却完全不了解。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陆地棉的纤维品质直接决定了其经济价值。解析陆地棉纤维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可以为优质棉花生长改良提供理论信息。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雄明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30
研究揭示生物学通路的表达互补调控植物生物量杂种优势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Biological pathway expression complementation contributes to biomass hetero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