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发现放射性物质可致灵长类动物血液改变
英国《自然》下属《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发表的一则环境学研究显示,居住在日本福岛市周围森林的野生日本猕猴和日本北部的日本猕猴相比,血细胞的计数更低。这项研究表明,在接触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泄漏出来的放射性
实验性矽肺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白介素6的变化及意义
背景 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矽肺和煤工尘肺占尘肺病例的90%以上。矽肺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一般认为巨噬细胞与矽尘(SiO2)颗粒相互作用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当矽尘颗粒(直径在0.5~5μm)经呼吸道进入肺泡之后,就被肺内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吞噬了大量石英粉尘的巨噬细胞会崩解坏死,再被其他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恶性循环,持续破坏肺组织。
“十二五”863计划“鲤生长等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发掘及育种潜力评估”课题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日,“十二五”863计划“鲤生长等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发掘及育种潜力评估”(2011AA100402)课题召开工作会,主持人孙效文研究员向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鲤全基因组测序与遗传育种工具开发”的工作汇报。
PNAS:科学家发现可预防心室性心肌病猝死药物
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选择性发生在右心室的疾病,可导致心脏衰竭和猝死。该病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但约50%的患者是由于遗传缺陷导致。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Xin Lu研究团队发现p53抑制剂iASPP可以预防ARVC诱发的猝死。
Nature:药物治疗可造成肿瘤适应性进化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进行了PI(3)Kα抑制剂BYL719治疗的肿瘤转移病人进行基因测序,发现PTEN在基因组中的变化会导致肿瘤细胞出现对BYL719的抵抗作用。这项研究为临床应用PI(3)Kα抑制剂治疗肿瘤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The Lancet:首次报道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Robert Lanza教授揭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s)在治疗人类疾病领域中从中期到长期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BMC Genomics:瑞典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变化具有可遗传性
家鸡由于人的驯养基因组功能产生了快速而广泛的改变。近日,瑞典林雪平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这些改变是可遗传的,尽管它们并未影响到DNA结构。相关论文发表在BMC Genomics杂志上。 人类把红原鸡(Red Junglefowl)作为家禽饲养已经有8000的历史。从进化上来看,数量巨大的、各种不同颜色、外形、大小的家禽几乎是在某个有记录的时间突然出现的。
Sci Trans Med:微流体装置可预测镰刀细胞疾病的严重性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Biophysical Indicator of Vaso-occlusive Risk in Sickle Cell Disease”,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微流体装置可预测镰刀细胞疾病的严重性。
The Lancet:依维莫司可明显抑制结节性硬化症的发展
2012年11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研究者表示,一种用于治疗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药物可以明显降低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的脑瘤发展,结节性硬化症是一种在机体重要器官上引发肿瘤的遗传性疾病。 研究揭示了药物依维莫司在抑制结节性硬化症病人脑瘤生长上所表现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