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 新技术揭示蛋白如何稳定细胞膜

为了承受外部机械应力并输送不同的物质,细胞需要调整其细胞膜,最新研究显示,细胞通过细胞表面一种叫做小窝的小缺口完成这个过程。为了稳定细胞膜,细胞使用了一种叫做EHD2的蛋白,可以通过这个蛋白控制小窝的封闭失活或者开口活化状态。这项由瑞典优密欧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的最新发现近日发表在PNAS上。

2017-02-27

让药物与细胞膜成功“亲和”

当我们思考小分子药物在体内如何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不妨想象一幅简单的漫画:药物就像一把钥匙,蛋白则是一把锁,两者匹配了,细胞膜上的通道就打开了。但实际上,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化合物找到其靶蛋白并与之结合的

2017-01-11

NK细胞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NK细胞膜分子与相应配体的识别、活化及其对功能的影响;研究NK细胞识别的新模式-压力诱导模式的免疫生物学意义。   2.NK细胞亚群与重要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研究肿瘤细胞有Th2/NK2漂移现象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2)研究NK/NKT细胞与肝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1. NK细胞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NK细胞膜分子与相应配体的识别、活化及其对功能的影响;研究NK细胞识别的新模式-压力诱导模式的免疫生物学意义。   2. NK细胞亚群与重要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研究肿瘤细胞有Th2/NK2漂移现象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2)研究NK/NKT细胞与肝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2016-07-26

牛立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学术研究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结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晶体学,目前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主要有天然生物毒素生物学功能的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造血干细胞以及重要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组研究、以及其它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和酶作用机制的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蛋白质工程及基于结构的分子设计研究等。

主要学术研究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结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晶体学,目前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主要有天然生物毒素生物学功能的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造血干细胞以及重要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基因组研究、以及其它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和酶作用机制的结构生物学基础研究,蛋白质工程及基于结构的分子设计研究等。

2016-07-26

肝脏NK细胞对肝脏再生与损伤的负调机理; 3. 天然免疫受体“泛特异识别的结构生物学基础;4.NK细胞功能相关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研发

1. 肝脏的天然免疫耐受机理及其肝脏的免疫病理学研究;2. 肝脏NK细胞对肝脏再生与损伤的负调机理; 3. 天然免疫受体“泛特异识别的结构生物学基础;4.NK细胞功能相关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研发

2016-07-26

Nat Chem Biol:首次利用荧光探针解析细胞膜的奥秘

近日,来自日本、美国和印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在活细胞中观察到了细胞膜中的筏区域,即细胞膜中携带特殊分子群体的活性部位,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员Naoko Komura说道,对于俗称为筏区域的特殊细胞膜结构域的推测已经超过25年了,但科学家们从来没有在活细胞中真正观察到该结构,而本文中研究者就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2016-04-09

超级计算机模拟Ras蛋白在细胞膜表面的形态

超级计算机模拟Ras蛋白在细胞膜表面的形态,可被用于搜索抗癌药物新靶点。

2014-06-28

日本科学家发现细胞膜化学反应与免疫细胞活动的关系

日本东京大学泽井哲副教授的研究小组成功解明了具有独特活动方式的变形虫的活动机理。变形虫通过细胞膜中的化学反应诱导细胞变形来进行翻转等复杂运动。细胞膜上的多个化学反应驱动了细胞膜内衬物质“肌动蛋白纤维”产生运动,研究表明人类的免疫细胞等也会产生同样的运动。此项研究结果被认为对人类免疫系统的机理解析及控制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纪要》。

2015-03-26

Phys Rev Lett:首次观察到长期预测的细胞膜波动

2012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法国劳厄-郎之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能够观察到一个细胞膜模型厚度的变化。这些发现证实了科学家们长期预测的在细胞膜上发生的波动,从而可能有助于生物学家们理解很多基础性生物功能,包括细胞膜如何形成膜孔。膜孔是由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蛋白组成的,能够打开和关闭,从而作为通向细胞内部的门口而发挥作用。

2012-11-18

Nat Commun:开发出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石墨烯人工细胞膜

2013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他们可以使用一种名为“脂质蘸水笔的纳米刻蚀”( Lipid Dip-Pen Nanolithography,L-DPN)的技术,就可以在石墨烯表面的薄膜上直接写入文字。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