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线虫胚胎后发育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研究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题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介绍他们发展的研究线虫胚胎后发育的荧光活体显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发育是生命体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

2013-01-14

Development: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揭示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清除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晨实验室和张宏实验室合作在 Development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 的文章。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清除的分子机制。

2012-12-05

Science:线虫piRNAs的功能、靶点和进化

6月14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了线虫piRNAs研究最新进展。Piwi-相互作用RNA(piRNAs)是维持生殖细胞系完整性和可育性所必须的一类小分子RNA,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证实,线虫piRNAs以不完全互补的方式,反式沉默转录物的表达。这种靶向性沉默,是不依赖于Piwi核酸内切酶活性或剪切的。

2012-11-18

BMC Genomics:建立首个秀丽线虫脂代谢基因数据库

记者3月15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梁斌课题组的博士张玉茹等研究人员,构建了第一个秀丽线虫脂代谢基因数据库,绘制了第一张秀丽线虫脂代谢途径网络图。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委员会—基因组学》(BMC Genomics)。 据悉,动物模型对研究脂代谢调控和代谢性疾病是必不可少的。

2013-03-21

Science:揭示遗传结构Rhg1促使大豆对包囊线虫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

2012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揭示了,3个相邻的基因可以使得大豆对大多数使其损伤的疾病产生抗性,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行排列,当其进行复制的时候就可以使得大豆对疾病产生抗性,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 大豆包囊线虫病是大豆主要感染的疾病,感染大豆的线虫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很长,其对于大豆危害极大。

2012-11-18

PNAS:植物用粘性地下叶片捕捉并消化线虫

近日,PNAS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Underground leaves of Philcoxia trap and digest nematodes"说,一种巴西植物使用它的粘性地下叶片捕捉并消化线虫。 RafaelSilvaOliveira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种假说,即Philcoxiaminensis这种植物可能是食肉的,因为它的形态和习性类似于其他食肉植物。

2012-11-18

Proteomics:刘平生等确定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4月9日,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平生研究组的成果,首次纯化了线虫脂滴并完成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确定了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脂滴是生物体内脂质存储的主要场所,从原核生物细菌到高等动物人都有脂滴的存在。脂代谢的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类疾病。

2012-04-19

Nat Com:徐涛等发现新的神经分子回路影响线虫抉择行为

Flip-Flop回路调节线虫行为示意图。(a) 相互拮抗的感觉信号输入调节进食行为的回路示意图,实线表示神经元之间直接连接,虚线表示间接连接。(b) 感觉信号调节进食的回路与Flip-Flop电路对比。

2012-11-18

PNAS:香蕉植株对线虫害虫采取化学防御

一项研究发现,为了应对减少全世界香蕉产量的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的攻击,香蕉栽培品种制造出了束缚并杀死这种线虫的化合物。

2013-12-10

PNAS:线虫精氨酸对称双甲基化酶的晶体结构

12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龚为民、刘迎芳研究组以及遗传发育所鲍时来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Protein Arginine Symmetric Dimethylation by PRMT5。 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赖氨酸和精氨酸的甲基化修饰。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