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人类细胞中线粒体“运行”温度可高达50℃
2017年5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发表于bioRxiv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法国、韩国和德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细胞线粒体的内部温度在“运行”时温度或可高达50℃,文章中研究者阐明了他们如何利用温度敏感的染料来检测细胞中细胞器的温度,而且本文研究对于前期的生物研究或许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前研究主要依赖于反应过程中的低温。图片摘自: Wiki
抑制线粒体修复,有望带来癌症创新疗法
线粒体像是细胞中的“发电站”,通过呼吸作用为各种细胞活动提供能源。它们有自己的 DNA,这些 DNA 编码对线粒体功能非常重要的蛋白。在产生能源的过程中,线粒体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能够损伤 DNA 的活性氧自由基 (reactive oxygen radicals)。而线粒体 DNA 因为位于线粒体内,离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电子传递链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ETC) 复合
世卫组织敦促大型制药公司捐赠更多药物用于治疗热带疾病
上周,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表示,赛诺菲、诺华及葛兰素史克通过捐赠药物,为对抗被忽视的热带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NTDs)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敦促更多的制药公司加入到药物捐赠的行列中来。被忽视的
Nature:线粒体融合关键蛋白Mfn1结构被破解,揭开数十年谜题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其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并形成网状结构。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Drp1/Dnm1p,Fis1/Fis1p,Caf4p和Mdv1p参与线粒体分裂的调控;Mfn1/2/Fzo1p控制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Mgm1p/OPA1则参与线粒体内膜的融合。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片段化,网状结构被破坏,线粒体嵴发生重构,抑制这一过程可以部分抑制细胞色素c
Mol Cell:线粒体中发现遗传疾病根源
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基因变异背后的机制。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上的这项新研究发现了基因复制和传递的错误如何导致DNA损伤和不当修复,最终引起4977个碱基对的缺失。
哪家高校收到捐赠最多?清华以25亿雄居第一
中国哪些大学的校友捐赠最多?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大额捐赠总额突破230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5校突
Cell:揭示细胞破坏受损线粒体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用来发现和破坏线粒体的机制,其中当线粒体遭受损伤时,它可能导致遗传问题、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炎性疾病和衰老。
Cell Dis:线粒体与核内基因交流 借助表观遗传途径促进肿瘤进展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经常在癌症,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脏疾病中发生异常。线粒体发生的变化是否与癌症扩散存在真正联系一直存在争议。
Nat Commun:线粒体重新定位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Wistar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几种类型的癌症中都存在一条新的蛋白途径,能够控制肿瘤细胞对细胞运动,侵袭和转移所需能量的获取。曾有研究发现该蛋白途径存在于神经元,现在科学家们认为该途径也是治疗几种癌症的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