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可让人类肝脏在体外存活一周
2020年2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苏黎世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称为一体式灌注机(integrated perfusion machine)的机器,它可以修复受伤的人类肝脏并让它们在体外存活一周。这一突破可能会增加可移植的肝脏器官的数量,从而挽救许多患有严重肝病或肝癌的患者的生命。相关
李兰娟团队推荐药物完成体外细胞实验;美国“神药”今日抵达国内
据长江日报消息,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发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同时,李兰娟表示,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消息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
我国科学家在Cell Research期刊发文指出瑞德西韦和氯喹在体外有效抑制2019-nCoV感染
2020年2月9日讯/生物谷BIOON/---2019年12月,在中国中部1100万人口的城市武汉,出现了一种由先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新型肺炎。这些最初的病例与武汉市的一家海鲜市场的暴露有关。截至2020年1月27日,中国当局在中国大陆报道了2835例确诊病例,包括81例死亡。此外,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发现了19例确诊病例,在泰国、日本、韩国、美国
Nat Commun:氯硝柳胺等SKP2抑制剂在体外降低MERS-CoV冠状病毒复制高达28000倍
德国研究人员用各种SKP2抑制剂处理了被MERS-CoV感染的细胞,以激活这种自噬降解过程,结果发现它们将这种病毒复制减少了高达28000倍。他们还将测试SKP2抑制剂是否可能对抗其他冠状病毒,比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目前正在中国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中国古代家犬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获进展
2020年1月8日,《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合作完成的关于中国古代家犬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6例
Science:新研究揭示VDAC蛋白寡聚体促进线粒体DNA释放和自身免疫反应
2020年1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免疫系统利用它的线粒体自我刺激针对感染的先天性反应和适应性反应。活性氧(ROS)、具有免疫原性的线粒体DNA (mtDNA)甚至整个线粒体都在一个微妙的平衡中局部动员起来,从而产生炎性作用的热点。当这些过程的正常限制性反馈受到破坏时,破坏性的自身免疫反应常常就会出现。免疫系统不正常的一个常见迹象是血液中存在抗线
Nature Genetics: 染色体外环状DNA驱动神经母细胞瘤癌基因重构
近日,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drives oncogenic genome remodeling in neuroblastoma”的文章,发现染色体外环状DNA驱动神经母细胞瘤癌基因重构。染色体外环状DNA(
PRGN-3005获孤儿药资格:带安全开关、无需体外扩增、患者只需等2天
2020年01月08日讯 /生物谷BIOON/ --Precigen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创新基因和细胞疗法以改善患者生活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授予PRGN-3006孤儿药资格(ODD),这是一款首创疗法,采用Precigen公司非病毒UltraCAR-T治疗平台开发,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临床试验
绘制出首张儿童癌症环状DNA图谱 染色体外环状DNA或在儿童癌症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
2020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时间推移,癌症的发生往往与DNA缺陷的逐渐积累有关,因此,癌症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疾病,那么为何儿童也会患癌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夏洛蒂—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附属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染色体外环状DNA或会促进儿童癌症的
Science子刊:体外筛选方法可用于评估疟原虫对DHODH抑制剂DSM265和DSM267的耐药性
2019年1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耐药性威胁着全球对疟疾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因此有必要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疟疾药物。此外,在临床使用中,疟原虫对每种抗疟药都产生了耐药性,这促使人们需要鉴定出介导抗药性的途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用于评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对新型抗疟疾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框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