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ism:增强线粒体蛋白翻译效率可治疗肥胖
近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在小鼠中敲除IGF2 mRNA结合蛋白2(IMP2)能够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同时改善各种代谢表型,而这种代谢获益主要是由于增加了UCP1等线粒体蛋白的翻译效率实现的。
中科院科学家利用非天然氨基酸在金属蛋白功能机理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江云研究组通过基因编码的方法将一系列类似酪氨酸的非天然氨基酸引入基于肌红蛋白的氧化酶,作为光谱探针研究含自由基的反应中间体,并通过改变pKa调节了氧化酶的酶活,揭示了酪氨酸质子传递能力对酶活的影响。
PLoS ONE:癌蛋白能够短暂控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学变化
近日,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c-Myc能够短暂的控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学变化,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1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c-myc基因是myc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既是一种可易位基因,又是一种可调节基因,也是一种能够使细胞无限增殖,获得永生化功能,并促进细胞分裂的基因。
Blood:发现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的新功能
近日,来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邵倩倩等人发现,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通过调节树突细胞,影响了Th1/Th2的平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17日发表在Blood上。 Th1、Th2细胞是Th前体细胞 (pTh )在特定抗原刺激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功能性极化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Th2极化是免疫应答调节中的关键环节。
“单个蛋白分子的有效三维结构不可能获得”的偏见被打破
人体IgG抗体活性变化的电脑动画(本视频由任罡博士提供)此动画显示了抗体#1的三个分子集团如何动态地变化到抗体#2的状态。 近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报道了一篇最新发表的关于测定单个蛋白分子三维空间结构方法的论文。论文的两名作者分别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任罡博士和张磊博士。
The FASEB J:线粒体功能和黑色素瘤发生之间神秘关联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某些个体易患皮肤癌,以及个体皮肤色素的改变和皮肤癌发病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还发现,个体机体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和癌性皮肤细胞黑色素产生存在直接关联,而这种联系或许可以帮助开发治疗皮肤癌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Cell Rep:某些抗炎药物或可影响其非靶点蛋白的功能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三种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可以改变细胞膜内的特殊酶的活性,这项研究显示,如果高剂量服用或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将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大范围的影响,甚至是毒副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现促DNA甲基化特殊多功能蛋白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日本RIKEN过敏与免疫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多功能蛋白:UHRF1在表观遗传中的重要作用:能通过靶向DNA甲基转移酶1,维持DNA甲基化水平,参与H3K9甲基化和DNA甲基化之间的通信。相关成果公布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安进蛋白酶体抑制剂Kyprolis三期临床错过一级终点,但依然有望上市
据报道安进蛋白酶体抑制剂Kyprolis (通用名carfilzomib)在一个名为FOCUS,共有315人参加的多发性骨髓瘤三期临床实验错过总生存率这个实验一级终点。这个实验比较Kyprolis和低剂量地塞米松在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
Blood:关键蛋白可保证免疫细胞发挥正常功能
近日,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机体许多抵御感染的免疫细胞需要一种细胞存活蛋白A1来使得细胞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研究者的发现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白血病、过敏症以及自体免疫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线索。研究者发现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如果没有蛋白质A1,则不能发育或者不能对感染产生效应。 蛋白质A1是Bcl-2蛋白质家族的一员,可以控制细胞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