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蛋白跨膜转运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周数研究团队在线粒体蛋白跨膜转运研究中取得进展,利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线粒体内膜Tim23通道蛋白与其底物肽段的复合物三维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以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Tim23 channel in c
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高度选择性破坏癌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
2020年12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破坏癌细胞中线粒体功能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用这类抑制剂进行治疗可阻止癌细胞增殖,并减少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同时不会显著影响健康细胞。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mall-molecule i
Nature: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大肠杆菌的功能性蛋白质组蓝图 有望揭示细胞中不同基因的功能及互作机制
2020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理解基因的工作机理以及其如何与另一个基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是从事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们想要实现的一个主要目标,当然了,这在方法和所需要的的实验数量上都能带来巨大的挑战,而最近的研究进展已经改变了科学家们绘制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图谱的能力,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
研究揭示微生物耐盐碱过程中重要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机制
能源和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自然界中,除了含盐浓度较低的淡水环境,在海洋、高盐湖泊、盐场结晶池,乃至被氯化钠饱和的地方,都能发现生命的存在。对细胞而言,环境中的高盐度可能导致非特异性的渗透效应和/或特定的胞内系统毒性,危害其生长和繁殖。为了适应这些极端环境,微生物进化了多种耐受盐碱胁迫以适应高盐碱环境生长繁殖的策略。其中,通过改
研究发现鸟类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丢失与功能补偿
研究表明,鸟类丢失了许多在其他脊椎动物中保守的功能基因。人类与小鼠缺失这些功能基因通常会致死或致病,而鸟类并不表现出相应病症。因此,探索鸟类如何应对基因缺失引起的生化与生理功能丧失,对理解鸟类适应进化与人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此方面有两种假说:一是功能基因缺失与鸟类特化性状有关,如丢失UCP1和KIRREL2基因可能造成鸟类非颤抖性产热丢失和
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细胞线粒体NAD+转运蛋白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被认为是线粒体能量转化的关键分子,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NAD+如何进入线粒体一直是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曾在酵母和植物细胞中找到了相关的“转运蛋白”,而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却一直未发现此类蛋白。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人类细胞中鉴定出线粒体NAD+转运蛋白。文章题目为“SLC25A51
Cell:对SARS-CoV-2刺突蛋白变体D614G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2020年9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自2019年12月8日以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报告了几例病因不明的肺炎。大多数患者在当地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工作或附近居住。在这种肺炎的早期阶段,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出现了,一些患者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急性呼吸衰竭
《自然》:解开数十年谜团,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细胞中的线粒体关键蛋白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加速预览”形式上线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很多关注。科学家们首次在人类细胞中鉴定出了线粒体NAD+转运蛋白。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谜团,也为治疗与衰老相关的诸多疾病打开了新的大门。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发电厂”,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的化学能。而在线粒体介导的能量生产和细胞功能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揭示SLC25A51是哺乳动物线粒体NAD+转运蛋白,有望为一系列疾病开发新的疗法
2020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解决了几十年来关于一种为细胞线粒体提供能量的关键蛋白(即SLC25A)的谜团,这种关键蛋白可以被用来寻找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LC25A51 i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