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刘平生组合成脂滴类似物 有潜力作为新型载药系统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刘平生组在纳米科学权威期刊《ACS Nano》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Nano-Droplet/Adiposome and Artificial Lipid Droplets”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构建脂肪体和人工脂滴的新方法,填补了单层磷脂膜细胞器体外研究体系的空白,为脂滴生物学的研究和纳米药物载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中科大开发微胶囊给药系统有望降低化疗药物副作用
化疗药物通常伴有明显的副作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类药物不仅能够杀死癌细胞,还会损伤体内其他快速生长的细胞,比如引起脱发。如果化疗药物只在到达肿瘤部位的时候才发挥杀伤毒性或许可以大大降低副作用。
《Nature》报道利用血小板膜伪装的载药纳米粒子
在体内能载药到靶向部位的纳米离子的发展,保证了更安全有效的药物运输,解决了无数的医学问题。由于复杂的外表面难以构建,这些纳米载体很难被正常的生物交互认可。事实上,生理上复杂的相关系统会极大的阻碍纳米粒
德国纳米药物公司Leon融资2000万美元助力新型载药系统研发
德国纳米药物研发者GmbH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将进行一项总额达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公司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MJR的开发应用。GmbH公司不同于其他生物医药公司,它专注于利用公司独特的纳米载药技术改造现有的失去专利保护的药物活性成分,使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无出血溶栓新方法---载药微泡
靶向载药微泡(TT-MB), 由融合结构组成,包括尿激酶, 超声可视的增强回声微泡, 和特异性靶向血栓的活性血小板特异性单链抗体,这种载药微泡可以诊断和治疗血栓。这项发现在旧金山5月7号到9号举行的2015美国心脏协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及血管生物学/外周血管疾病的科学分会上有所报道。
儿童肿瘤药物开发存短板 新型载药系统有望补位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颗粒SN38能够靶向运输抗癌药物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这种肿瘤类型常见于儿童群体中,是最为恶性的肿瘤类型之一。
天大南开学者携手构建智能抗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科学家们发现,从姜科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姜黄素,能够调控逾百种信号传导路径,既可作为抗癌药物分子,又具有逆转耐药的特性。
Sirtex Medical微球载药系统最新临床试验遭遇滑铁卢
Sirtex Medical公司最近遗憾的宣布其开发的新型微球载药系统在关于输送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临床研究中未能达到首要预期终点。消息一经公布,公司股价应声下跌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