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纳米笼人工设计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合作单位从头设计构建了一种氧气通透性可调控的人工蛋白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PNC)结构。PNC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由蛋白质亚单位通过精确有序自组装形成的笼形功能纳米结构,类型多样(如病毒衣壳、细菌微区室、铁蛋白超家族),是蛋白、核酸、矿物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储存、递送与代谢调节的关键载体,还能为细胞内特异性高效
Sci Adv:科学家开发出新型DNA纳米管 或能运输治疗性制剂跨越血脑屏障靶向作用胶质母细胞瘤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DNA纳米技术的药物运输系统,其或能通过靶向作用原发性肿瘤来改善患者的疗法和其生存率。
碳纳米材料促进玉米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资源植物种质与分子生理、功能基因组学团队与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害生态防控科技创新团队合作在解析碳纳米材料促进玉米生长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碳纳米酶作为新一代人工模拟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萌芽期。该研究发现自主合成的阳离子型富勒烯水溶性衍生物(IFQA)作为新型碳纳米酶,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可显着促进氧化胁迫下玉米和
欧洲药管局:尚无足够证据支持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加强针
欧洲药品管理局3日表示,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应该接种第二剂新冠疫苗加强针,但再次强调第一剂加强针的重要性。欧洲药管局疫苗部门负责人马可·卡瓦列里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目前临床试验等证据不足以支持他们建议人们接种第二剂加强针。但他强调,继续推广疫苗接种非常重要,包括接种第一剂加强针,数据证明加强针的保护效力非常高。卡瓦列里说,欧洲药管局已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
氧化铈纳米颗粒提高油菜耐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洪洪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发表了题为“CeO2 nanoparticles modulate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lipoxygenase-IV isozyme activities to alleviate membrane o
Angiogenesis:发现Cu过载损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机制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鱼类逆境发育遗传学团队在医学外周血管病领域期刊Angiogenesis在线发表了题为“Copper stress impairs angiogenesis and lymphangiogenesis during zebrafish embryogenesis by down-regulating pERK1/2-foxm1-
Nat Commun:将p53 mRNA纳米疗法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相结合或能重编程免疫微环境 从而有效治疗肝癌
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mRNA纳米颗粒对肝癌中的肿瘤微环境实现了重编程,这种类似于在COVID-19疫苗中使用的技术或能帮助恢复p53主要调节基因的功能,p53是一种在肝癌和其它多种类型癌症中发生突变的肿瘤抑制子;当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法结合时,p53 mRNA纳米颗粒方法不仅能诱导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还能明显增加实验室肝细胞癌模型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开发一种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纤维支架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以美国为例,其成人患者数量就超过了3250万人,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和消炎药,但只能缓解症状,无法将其治愈。近日,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Exercise-induced piezoelectric stimulation
Nature:中外科学家联手揭示利用手性金纳米颗粒可增强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美国和巴西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手性金纳米颗粒的“手性”来增强小鼠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20日的Nature期刊上。
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Carbon、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DNA蕴含的信息可用于遗传疾病根源确定和特定药物开发等。因此,获取其信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