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活性硫铁矿纳米酶及其自级联催化抗肿瘤研究中获进展
纳米酶是一类自身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它同天然酶一样,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呈现出与天然酶相同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制,并且可以作为天然酶的替代物用于检测疾病。近年来,学界发现纳米酶蕴含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可以调节细胞中活性氧,如催化肿瘤部位的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然而,由于肿瘤部位H2O2浓度有限,
碳离子束辐照诱变大豆效应及育种研究获进展
重离子束是一种新型育种诱变剂,相比于其他诱变源,重离子具有较高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简称LET)和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简称RBE),可以在较高的存活率下获得相对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宽的突变谱,由此创造优异的突变体。碳离子束作为重离
西班牙成功研制用于治疗法布里病的新型纳米药物
近期,西班牙最高科研理事会(CSIC)下属巴塞罗那材料科学研究所(ICMAB-CSIC)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用于治疗法布里病(Fabry)的新型药物。法布里病属于罕见病,是一种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的GLA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该疾病会引起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肾功能衰竭,同时伴有严重的疼痛发作。据统计,在欧盟国
俄科研团队发现蓝云杉的蓝色调源自于其松针表层中的纳米管
来自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的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科研团队研究确定,蓝云杉和灰小麦的蓝色调源自于覆盖松针和叶片表面角质层蜡中的纳米管,长度为几微米的纳米管对透射到植物中的阳光产生影响,由此植物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效果生存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相关研究成果收录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
纳米蛋白冠介导的纳米材料体内转运和生物利用等研究取得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陈春英课题组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olybdenum derived from nanomaterials incorporates into molybdenum enzymes and affects their activities in vi
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微生物自身的生理属性是否影响微生物死亡残留物量,如何构建活体微生物、微生物死亡残体和土壤有机碳形成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
研究发现无毒浓度纳米银可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安团队在纳米银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发现,无毒浓度的纳米银可通过降低重金属砷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生物累积和提升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来拮抗砷诱导的遗传毒性。相关研究成果以Silver nanoparticles protect against arsenic induced ge
研究揭示莲子心黄酮碳苷合成的分子机制
黄酮碳苷是类黄酮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广泛的生理活性和显着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学界已对一些植物来源的黄酮碳苷进行了结构鉴定,但对黄酮碳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莲(Nelumbo),又称为荷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生植物,其荷叶、藕节、莲子、莲子心、莲房和莲须皆可入药,但药效不同。
研究首次采用猕猴桃合成荧光纳米材料检测金属离子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团队获悉,该团队利用生物质碳源合成多功能纳米材料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取得一定成效。铁离子作为生物系统中最重要的金属离子之一,在氧吸收、氧代谢和电子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内铁离子的含量异常可引发多种生物紊乱。此外,研究发现水和土壤中的铁离子会和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结合成长期稳定存在的污染化合物,所以开发铁
研究提出高效低毒抗菌纳米酶的构建策略
细菌抗药性的出现与扩散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然而,新型抗菌物的研发却相对滞后。为有效应对细菌抗药性问题,亟需开发新型抗菌物和抗菌疗法。纳米酶是一类具有酶一样高效催化性能的无机纳米颗粒。其中,可以模拟氧化酶、过氧化酶等原位催化生成活性氧物种的纳米酶,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抗菌剂。活性氧物种能通过氧化作用同时破坏多种对细菌细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