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sci:李晓江等神经系统早期发育方面获进展
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 JBTS)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疾病。主要是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加上其他异常,常见症状是发作性气喘,在新生儿期出现发作性呼吸急促或呼吸暂停。眼球常有急促运动,智力发育迟钝,由于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而致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某些患者的视网膜发育不良或缺失,导致先天性失明,也有脉络膜脱失者。
Nat Commun:首次发现人类外周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分子机制
2013年5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Geisinger's Sigfried and Janet Weis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外周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结果或为那些遭受遗传性神经病的患者提供帮助和治疗希望。
Brain Behav and Immun:孕鼠免疫系统激活会影响后代神经发育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证实:孕鼠免疫系统可引起后代大脑的变化。这一发现可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如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的发病原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杂志上。
Sci Transl Med:MECP2复制影响免疫系统以及大脑发育
2012年12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1999年,Huda Zoghbi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贝勒医学院确定了Rett综合征(一种在出生后开始的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原因即MECP2基因突变。MeCP2蛋白质与基因太少造成女孩逐渐失去讲话等许多认知功能。 2005年,其他研究人员发现硬币的另一面--MECP2复制综合症。
J Immunol:自然分娩或更易增强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
许多研究都表明,相比自然出生的婴儿,剖腹产出生的婴儿机体往往具有不同的肠道菌群,但是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新生小鼠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出生方式对小鼠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ZJLS:周红章等隐翅虫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林耐学会动物学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刊登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甲虫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组周红章研究员领导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隐翅虫科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上取得新的成果。
Mol Phylogenet Evol :昆明植物所在荨麻科分子系统发育框架研究中取得进展
荨麻科(Urticaceae)是被子植物一个中等大小的科,约有54属,2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两半球的热带地区,延伸至温带,其中热带的亚洲是该科的多样性分布中心。荨麻科的很多种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其很多重要分类性状极其微小,不易观察,因此自该科1789年成立以来,其科下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PLoS ONE:杨君兴等鲈鲤属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鲈鲤属Percocypr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大型凶猛的淡水鱼类。鲈鲤属鱼类的分布格局十分独特,即在青藏高原南部的每个主要水系中只分布一种或亚种,这种特殊的地理格局,为验证青藏高原东南缘古水系形态及其对生物物种的影响的假说提供了理想模型。然而,该属最基本的分类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
J NEUROSCI:Slit/Rob信号通路在在内耳听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力的形成需要内耳毛细胞和蜗螺旋神经节之间形成高精度的突触联接。这种高精度联接可以保证内耳毛细胞所编码的声音信号以高保真的方式传递到下一级的听力系统,最终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声音信号的精确感知。 在内耳听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蜗螺旋神经节首先和内耳毛细胞的细胞胞体在空间上分离开来,随后蜗螺旋神经节的轴突再延伸到位于耳蜗的内耳毛细胞形成突触联接。以前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空间上的分离和排列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