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Psych: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新位点
2013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丹麦阿尔胡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病毒和基因可以以某种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研究者已经在发育中的胎儿中发现了这种现象。
Neuron:李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Epilepsia:精神分裂症与癫痫症具有双向关联
来自台湾的研究人员已证实了精神分裂症与癫痫症之间的一种双向关联。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抗癫痫联合会(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期刊Epilepsia上的一篇研究报告称,癫痫病患者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要高8倍,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患上癫痫症的可能性则要高6倍。
强生宣布召回精神分裂症药物利培酮 某批次含霉菌
9月11日,据强生公司一位发言人说,该公司在一次常规检测过程中,发现一批精神分裂症药物利培酮长效注射剂(Risperdal Consta)含有霉菌,现该公司正召回这批产品,这也是过去两年中强生最新的一次召回事件。 利培酮由强生旗下的杨森单元生产。该公司正从批发商、分销商、药房和医疗服务提供商处召回该批药品。
J Cell Sci: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基因
来自阿伯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和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一些未知基因,同时研究者也表示,所发现的相同基因和双相情感障碍、抑郁以及自闭症直接相关。
罗氏精神分裂症药物两项后期临床试验以失败告终
罗氏精神分裂症药物bitopertin 2项III期研究失败
罗氏实验性精神分裂症药物bitopertin(RG1678)2项III期研究失败,该药为一种口服、甘氨酸再摄取抑制剂(GRI)。
Nature: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中的基因变异
某些罕见的“版本数变异体”(CNVs)(在其中基因组的一些部分是重复的)以前被与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联系起来,但它们的携带者并不总会患病或有明显智残。
Alkermes完成精神分裂症研究里程碑任务
2013年10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爱尔兰医药公司Alkermes公司完成了其研发的关于精神分裂症长效版本药物Abilify的研究里程碑任务。公司计划将于明年的上半年公布相关的研究数据。研究人员将收集长达12周的研究数据以评估这种药物的有效性。通过与强生公司的合作,Alkermes公司目前已经有了两种精神分裂症药物。此次ALKS3831的研究将为公司在该领域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