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转叶绿体”——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新策略
传统生产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策略是在植物核基因组中转入Bt毒蛋白的基因,但是目前已经发现一些害虫有对Bt毒蛋白产生了抗性,所以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生产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新策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2月27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宣称,他们利用一种在叶绿体中转入双链RNA的策略,生产出一种抗虫的转基因马铃薯。
人类未来的粮食:微藻?
今后,“人吃五谷杂粮”这句俗语可能要改变,除了“稻、黍、稷、麦、豆”,还要加上微藻。 微藻是啥?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因其蛋白质、脂类等营养元素丰富而可以代替粮食,被称为“未来神奇食品”。 通威集团旗下的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微藻选育、养殖到采集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链条,其微藻养殖技术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Nature:未来,粮食会变得更没营养
未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会远远高于当前的水平。很多人一直在研究这一后果对地球上农作物的生长意味着什么。日前,科学家发布了一篇论文,指出地球上一些最重要的农作物如果生长在那样的大气条件中,它们所包含的一些关键营养成分可能会降低。
重庆:减少粮食产后损耗 推广科学储粮仓
记者从重庆市商业委员会获悉,重庆将在市内粮食主产区县推广科学储粮仓,到“十二五”末期,全市科学储粮仓数量将达到50多万套,使近10%的农户能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耗。 据重庆市商业委员会统计,重庆农户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长期以来,大量农民习惯用竹围席或编织袋储存粮食,常因粮食霉变和鼠虫危害,农户正常储粮损失在8%-10%之间。
转基因作物能增产吗?
政协委员崔永元说:“国内外无数的研究和时间反复证明、转基因作物不能增产,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作物是增产的,连美国农业部报告都不(得不)承认,转基因作物没有提高产量甚至还有可能下降。”
新华国际时评:节约粮食也是爱护环境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旨在呼吁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减少食物浪费与损失,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节约食物与保护环境,初看似乎“不相及”,实际却有密切关系。“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产食物不仅需要辛勤劳动,也要消耗水、油料等宝贵资源,同时化肥、农药等还造成污染。因此,对食物的不合理需求和浪费,是对有限资源的无序消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中国打造“渤海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超过1000亿斤
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超过1000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以上,相当于1.45亿亩粮田产量,节粮减损的潜力很大,任务也十分繁重。 记者18日从国家粮食局主办的粮食科技活动周现场获悉,我国每年农户储粮环节由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超过400亿斤;粮油加工环节因过度加工损失100亿斤以上;粮食储运环节损失约100亿斤;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在400亿斤以上。
欧盟冻结转基因作物审批
目前,7种转基因作物包括1个转基因大豆和6个转基因玉米品种正在等待欧委会批准,欧盟食品安全局的风险评估结果为正面,但考虑来自各方的压力,欧委会宣布暂时冻结对新转基因作物的审批程序,转向寻求成员国重启谈判,让各成员国有权独自决定是否种植转基因作物成,尽管成员国各自为政被认为有损欧盟一体化关系。相关的作物由包括孟山都、陶氏益农、先正达等在内的农业跨国公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