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竟然具有 11 维几何空间

最新研究揭晓人类大脑最多可达到 11 维空间,这种多维空间或许能破解人类记忆的形成之谜。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叫做“代数拓扑”的数学模型,确定软件建立的虚拟大脑中的几何结构位置。为了测试该模型,研究人员在真实大脑组织上进行了实验。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大脑是最复杂的结构之一,科学家仍需揭晓更多关于大脑的谜团。目前,最新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大脑布满一种多维结构,该结构可使大脑在 11 维空间正常运转。同时,理

2017-06-14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实现了全部实验数据的下行传输,达到了预定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了飞行搭载任务。航天员健康

2017-05-09

彭广敦教授: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转录组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4月2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多组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本次会议多组学研究和临床转化研讨会以迈向临床精准医疗为主题,聚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联用研究临床

2017-04-27

专访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探路者---青年科学家彭广敦

编者按: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是转录组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也是研究细胞异质性方面的新方法。该技术通过整合与优化单细胞测序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 获得少量细胞转录组信息的同时可以保留细胞原有位置信息。为此, 生物谷专访了该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彭广敦副研究员

2017-03-20

掀开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面纱:可视化观察组织中的基因表达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和皇家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被称作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的高分辨率方法研究一种组织中哪些基因是有活性的。这种方法能够被用于所

2017-03-20

中国北方干旱区草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取得进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在区域、大洲甚至全球尺度上已开展了广泛研究,尽管大量证据表明多数微生物物种也具有与大型生物相似的生物地理格局,但是人们对于驱动微生物生物地理格局的重要生态学

2017-03-17

现实版盗梦空间:新技术看穿你的想法

可怕!科学家首次使用快速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成功显示了人的大脑活动,可以轻易看穿人类的想法。通过提高fMRI的扫描速度,美国生物医学影像及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资助的研究人员可以快速追踪人思考时瞬

2016-12-02

企业医疗团险调研:对现有保障不满 有自付提升保障空间

为了获得个人用户对商业保险的看法,LatitudeHealth于今年8月和9月进行了针对超过1000名用户的调研,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用户对个人商业保险,以及2)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商业保险福利的看法。

2016-11-01

免疫疗法组合试探安全空间,投资者高度紧张

今天阿斯列康免疫疗法PD-L1抗体durvalumab与CTLA4抗体tremelimumab组合在两个头颈癌临床试验中发生病人出血事件,FDA因此部分叫停这两个分别叫做KESTREL 和EAGLE的临床试验,即停止招募新病人但已招募病人继续。

2016-10-28

生物可吸收性支架前景几何

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交融,生物可吸收性材料在医疗器械产品应用中大放异彩。在欧洲,这种材料应用于血管支架类产品已经有了多年历史,而美国市场也在不久前由雅培公司开发的新型支架Absorb敲开了大门。Absorb是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