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动物瞬间作出决策的神经基础!大脑中的位置细胞实时地在当前路径和可能的未来路径之间来回切换
2020年2月8日讯/生物谷BIOON/---生存通常取决于动物在一瞬间做出决策的能力,这些决策依赖于对许多种未来的选择方案的设想:如果一只动物被饥饿的捕食者追赶,它是否会向左拐安全回家还是向右拐引领着捕食者离开它的家人?当两条路径在黄色的树林中分开时,哪条路会让它安全去吃食物,哪条路让它成为捕食者的盘中之餐?这两条路看起来几乎是相同的,但是设想让一切都不同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灵长类动物卵巢衰老机制,有望开发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方法
2020年2月2日讯/生物谷BIOON/---由于现代倾向于推迟生育,越来越多的女性正面临着不孕症的困扰。不孕可能源于与年龄相关的卵巢下降,但是导致这种下降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展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卵巢如何衰老。这些发现解释了几
高福院士:尚未发现“超级传播者”,病毒来源野生动物
截至1月21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40例;报告死亡病例累计9例,新增3例,全部为湖北病例。1月2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除了通报疫情状况,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应急办主任许树强,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等还回
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科研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为获奖代表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由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领衔完成的“大熊猫适应性演化与濒危机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魏辅文院士作为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务院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而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
软体动物发育演化研究获进展
12月2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组题为Dorsoventral decoupling of Hox gene expression underpin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ollusc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Hox基因在软体动物早期发育中的表达模式,提
家养动物高原适应遗传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低温、强紫外辐射等着称。伴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批家养动物也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独特鲜明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生物对高原极端环境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吴东东研究团队利用大规模基因组学数据,采用各种群体遗传学方法,揭
研究人员通过显微CT技术揭开软舌螺动物断壳之谜
动物外壳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历史中非常重要的革新事件,它对于塑造身体构型、保护脆弱的软体以及实现生态扩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断生长的壳体同时也会阻碍动物的运动并且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一些带壳动物演化出一种特殊的生存策略——断壳,即通过分泌隔板及溶壳物质断掉壳顶部分。尽管断壳行为在现生及化石无脊椎动物中均有报道,如软体动物腹足类,但关于其何时起
两栖动物生态毒理学研究获进展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残留的化肥和农药通过人为或自然因素进入水体,对生活在其中的藻类、鱼类、两栖类等非靶标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两栖动物由于复杂的生活史和较高的水体依赖性使得其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同时,其幼体蝌蚪的鳃、受精卵甚至是皮肤都具有较高的通透性,水体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很容
两栖动物脂肪代谢研究获进展
许多动物的生命周期离不开脂肪的储备。较为原始的脊椎动物(如,无颌类)、软骨鱼(如,鲨鱼)和一些硬骨鱼类(如,鳕鱼和比目鱼)主要利用其肝脏合成和储备其体脂;在其他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虽然肝脏仍然负责脂肪合成,但白色脂肪组织(WAT)取代肝脏成为了主要的体脂储备器官;在具有WAT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肝脏仍可能是次要的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