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现核磁共振解析中等亲和力的配基和靶点蛋白作用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阮科课题组在核磁共振研究中等亲和力的化学工具分子和靶点蛋白作用模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29日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博士生高佳和清华大学博士生梁鄂。蛋白-配基的相互作用模式是理性药物发现的核心。复合物晶体结构研究受限于小分子的水溶性,而中等亲和力的先导化合物通常处于核磁中等交换尺度,导致结合界面的核磁共振信号谱线严
韩国新型纳米MRI灯 助力核磁共振诊断
来自韩国首尔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纳米医学中心的CHEON Jinwoo教授领导了一支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纳米MRI灯:只有某种标疾病存在的状态下,新技术平台才会“点亮”MRI信号。研究发表在了《Nature Material》上,这种纳米MRI灯可以克服现有MRI造影剂的局限。MRI(核磁共振成像)是现在一种很受欢迎的非侵入式诊断技术,并且,很重要的是它没有有害的
腾讯宣布进军AI医学影像领域
8月3日,腾讯公司正式发布了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这是腾讯公司首个应用在医学领域的AI产品。腾讯觅影包含有6个人工智能系统,涉及疾病包含食管癌、肺癌、糖网病、宫颈癌和乳腺癌。其中,其早期食管癌智能筛查系统最为成熟,实验室准确率在90%,现已进入临床前实验阶段。据动脉网(微信号:vcbeat)了解,此系统在深圳南山医院部署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每天为几十位患者进行筛查。另外,此次腾讯公司还发起成
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热治疗取得临床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田捷带领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长期专注于新型分子影像成像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工作,并与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系统化的临床科研合作。近期,实验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介入超声科合作,在分子影像应用于胰腺癌的介入光热治疗,以及应用于肝癌的分子标志物生物学机制研究两大领域,取得了显着的临床科研成果。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发表于《医学研究评论》(Medi
影像中心在 《Neuron》 杂志发表文章,揭示应激高血糖的神经环路机制
2017 年 6 月 15 日,NIBS 影像中心在 Neuron 在线发表文章,题为“A Central Catecholaminergic Circuit Controls Blood Glucose Levels during Stress”。该研究发现大脑腹外侧延髓(Ventral lateral medulla,VLM)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在调控应激高血糖中发挥核心作用,并解析了其如何通过
GE医疗携手业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肿瘤影像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将与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合作,增设“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专栏成都2017年5月19日电 /美通社/ -- 今天,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以下简称CJCR英文杂志)联合举办,并得到GE医疗鼎力支持的“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增专栏发布会在第19届全国腹部影像学术会议期间
FDA批准首个用于数字病理学的全切片影像系统
近日,美国FDA批准了飞利浦智能网络病理解决方案(Philips IntelliSite Pathology Solution,PIPS),这是第一个可以帮助解读数字病理图像的全切片影像系统( whole slide imaging,WIS),也是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
核磁共振表示:你想多了!
我们常听人说一孕傻三年,意思是当女性怀孕后,记忆力会有衰退的迹象,常常丢三落四,通常我们叫此为“孕傻”或“婴儿脑”状态。不过,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之前有很多关于怀孕对认知功能的研究,但基本都是从激素
评估帕金森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手段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尽管此前监控帕金森病情时通常用SPECT成像获得脑部多巴胺活性的信息,但是正如此前的研究推测的一样,一项在芬兰图尔库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SPECT成像观察到的多巴胺活性并不能反映黑质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数量。
2017年起 京津冀102家医疗机构共享影像检查
记者12月26日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获悉,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工作。这是继京津冀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后,三地卫生计生部门推出的又一重要民生举措。首批试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