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纳米技术为农药研制拓宽思路
农药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产业。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都很大,从1990年开始,农药总产量已占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1996年,我国生产的农药品种已多达181种。一般而言,农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我国目前生产的农药大多为化学农药,而化学农药的毒性较大,可致使人畜直接中毒,并且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新型不饱和活性炭环保产品研制投产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了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人们采用各种办法,如装修时购买昂贵的低毒材料、通风、使用植物、暂时不进入新居、购买大量活性炭包、使用各种除甲醛制剂等,降低有害气体等对人体的伤害。在这种背景下,国内活性炭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前景看好。 然而,传统的活性炭产品吸附寿命短,吸附有害物质到达一定程度即饱和,并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且活性炭产品外观均较为单调,装饰性较差。
中科院研制出藻类“生长潜力”测量仪
记者2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制出“藻类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测量仪”。该项成果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藻类“生长潜力”——光合作用活性的长期在线监测,对蓝藻预警具有重大意义。 这项成果近日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近年来我国大型湖泊与水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夏季蓝藻水华持续高频次发生,如何治理及预防蓝藻暴发广受社会关注。
日研制出可阻止人脸识别的近红外眼镜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2日(北京时间)报道,日本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眼镜,能够通过发出近红外光的方式阻止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目前已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在电子商务、公共安全、金融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不需要输入密码,仅用自己这张脸就能登录电脑系统或腾讯QQ。越来越多的社交应用也开始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用户的影像、照片和数据库中的各种资料联系起来。
福建研制“植物疫苗”替代农药有效防治植物青枯病
从正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年度学术峰会上获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植物病原无致病力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植物疫苗”,替代化学农药,成功防治相关植物生长期间出现的病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手段。 据该研究团队负责人、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介绍,这一“植物疫苗”被命名为“鄂鲁特冷”,主要用于防控茄子、西红柿、辣椒、烟草等植物的青枯病发生。
福建研制"植物疫苗"替代农药有效防治植物青枯病
10月23日,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年度学术峰会上获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植物病原无致病力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植物疫苗”,替代化学农药,成功防治相关植物生长期间出现的病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手段。 据该研究团队负责人、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介绍,这一“植物疫苗”被命名为“鄂鲁特冷”,主要用于防控茄子、西红柿、辣椒、烟草等植物的青枯病发生。
台自行研制三效合一生物制剂获成功
据台湾媒体报道,“农委会”药毒所去年底发表三效合一生物制剂,今天授权给台湾肥料及沅渼生物科技公司,并将推广使用。 据报道,“农委会”药毒所生物药剂组副研究员谢奉家带领团队,费时8年研发出具备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及益生菌饲料添加物等三效合一的无毒生物制剂产品“液化淀粉芽孢杆菌(Ba-BPD1)”,具抗菌力、可提高产量、用于动物增加换肉率。
上海交大微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研制水平国际领先
9月21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学生命技术学院许煜泉教授领衔的“微生物农药申嗪霉研制与生产”成果通过教育部鉴定。该成果是经过15年生物合成机理的潜心研究,对野生菌株进行多代遗传改造,申嗪霉素发酵效价提高25-50倍,达到5克/升以上,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彭颖红,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刘燕刚、副院长粟莹,生命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党总支书记门妍萍等出席成果鉴定会。鉴定会由粟莹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