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世亮相第七届中国药学会生物技术药物质量分析研讨会
7月17至19日,沃特世公司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药学会生物技术药物质量分析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药学会生物药品与质量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邀请了专门从事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工艺研究、理化特性分析与质量控制以及监管部门等细分领域的专家共同分享前沿技术和应用经验。来自沃特世公司的多位应用专家在技术培训、大会学术报告等环节为与会者带来了国内外分析技术革新与生物制药行业应用热点
“兼负”引领微生物质谱发展 布鲁克携新品亮相ASM 2019
2019年6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 --刚刚落幕的2019年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ASM Microbe 2019)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微生物专家汇聚一堂,共话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现状与未来,议题涉及抗菌药物与耐药性,临床感染与疫苗,生态、环境与进化等多个微生物领域。在本次会议上,布鲁克推介了一系列新的微生物诊断应用解决方案,重点面向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现状。重磅推出全新
生物质制氢和柴油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团队在生物质制氢和柴油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由于生物质储量大、年产量高且容易被氧化,因此光催化生物质制氢是一种有潜力的制氢方式。目前生物质制氢后通常被转化成了组分更复杂、更难以解聚的产物而成为废弃物,限制了生物质制氢的应用。因此,在制氢的同时,把生物质选择性地转化成化学品或油
睡眠质量较差或与营养物质摄入水平不足有关
2019年6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许多美国人的睡眠量低于建议的睡眠量,而且很多人也并不会摄入推荐剂量的重要维生素和矿物质,近来有研究表明睡眠或许和营养物质的摄入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这项研究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计划(NHANES)的数据,该计划是美国成年人的全国代表性数据。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研究者指出,与每晚睡眠超过7个小时的人群相比(美国CDC),平
我们应该担心防晒霜中的化学物质进去血液么?
2019年6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发现防晒霜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可以进入人们的血液中:防晒霜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可以吸收或散射紫外线--包括长波紫外线(UVA)和短波紫外线(UVB)--以保护我们免受太阳的有害影响。虽然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进入血液,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是有害的。最终,使用防晒霜可以降低患皮
研究发现植物源物质逆转阿尔兹海默症症状
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研究人员称,含有绿茶和胡萝卜中特定化合物的饮食或能逆转小鼠的类阿尔兹海默症症状。他们强调,这项发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使用的是小鼠模型,而很多在小鼠中取得的研究还无法转化为人类的治疗方法。尽管如此,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即容易获取的植物性补充剂或能对人类提供针对痴呆症的保护作用。研究通讯作者、USC Z
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应用于电催化固氮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中心在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电催化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工作展示了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中吡啶氮在电催化固氮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固氮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相关研究发表在ACS Energy Letters (ACS Energy Lett. 2019, 4, 377-383)上。氨(NH3)是人造肥料的氮源,是维持人类
IJHEH:孕期暴露于化学物质环境中并不会导致血压升高
2019年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邻苯二甲酸盐,对羟基苯甲酸酯或双酚A可能与怀孕期间血压下降有关。这是由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ISGlobal)领导的一项研究的主要结论之一,相关结果最近在《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杂志上发表。怀孕期间的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怀疑暴露
研究发展生物质发酵液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合作发展并报道了生物质发酵液转化的新策略,实现了ABE溶液(丙酮-丁醇-乙醇-水)的高效率、高选择性制备化学品4-庚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因其可再生性和环保性,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之一。其中ABE发酵液以淀粉或纤维素为原料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细菌Tc毒素注射毒性物质机制
2018年11月17日/生物谷BIOON/---细菌已建立了各种感染有机体的策略并将它们作为营养物的来源。许多细菌利用它们分泌的毒素简单粗暴地刺穿细胞的外壳来破坏细胞膜。诸如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或来自沙门氏菌的其他细菌之类的人类致病菌产生了一种更为微妙的机制: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毒素复合物来注入它们的毒性物质。细菌毒素是最有效的天然毒物之一。最强的细菌毒素包括破伤风毒素和肉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