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种鹿茸草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4月24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马国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鹿茸草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110305020.6)。

2014-04-24

日本“太空樱花树”提早6年开花 母树种子从未发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报道,日本中部一座古寺中种植的樱花树,其树种曾被带上国际太空站,在太空逗留了8个月。结果,这棵树比同品种的樱花树早6年开花,所开的花每朵只有5片花瓣,令科学家和寺里的僧侣啧啧称奇。

2014-04-22

Plant Cell: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机理

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大小调控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

2014-03-15

New Phytologist: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其调控机制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但是,植物是如何进行这一调控的,其机理尚不明确。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组最近鉴定出一个具有较小的种子、较短的花器官和叶片的突变体stn1。基因克隆表明,STN1编码了G蛋白γ亚基AGG3。过表达STN1/AGG3产生大种子、花器官和叶片。

2012-03-19

The Plant Cell:一种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的新机制

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大小调控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然而,植物决定其种子和器官最终大小的分子机理目前并不清楚。为了揭示植物种子和器官大小调控的分子机理,李云海研究组已在拟南芥中分离了一些大种子和器官的突变体da (DA是汉字“大”的意思)。其中,da1-1突变体形成大的种子、器官和粗壮的植株。

2013-09-29

PNAS:揭示啮齿类盗贼移动大种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科研人员发现,长毛的猛犸可能灭绝了,但是曾经养活了这些大型动物的植物存在了下来,而这归功于由啮齿类动物的偷盗而导致的种子的传播。种子的传播帮助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但是现代动物无法咽下和排出曾经被现已灭绝了的巨型哺乳动物食用的大种子。

2012-11-18

BMC Geno:刘爱忠等完成星油藤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转录组分析

星油藤 (Plukenetia volubilis L.) 又名南美油藤、印加果、印加花生等,是大戟科一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油料植物,其种子油脂可以食用。星油藤油与其他植物油相比其成分非常特殊,绝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约占总油脂的93%,亚油酸(ω-6脂肪酸)和亚麻酸(ω-3脂肪酸)含量分别高达35%和50%。

2013-03-14

Oikos:啮齿类动物埋藏种子是多步骤决策过程

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对很多植物来说,通过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是植物实现种子散布的主要形式;而对啮齿类动物本身而言,也直接关乎它在未来抵御食物短缺的能力。已有的研究通常把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作为一单一的过程,而啮齿类动物是如何决策实现这一复杂的过程并不知晓。

2013-01-04

FRBM:胡向阳等探索一氧化碳促进种子萌发的新机制

一氧化碳(CO)是一类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人们往往视一氧化碳为“沉默的杀手”而谈虎色变。

2012-06-11

山东:8118份种质资源存进“种子银行”

厚重的密封门,-2℃的温度、45%的湿度,一流的抗震能力……这里不是银行的保险库房,而是农作物种子的“银行”——种质资源库。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21日发布的统计显示,目前山东已搜集、保存9大类8118份种质资源,存入农业生物资源中心的“种子银行”。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