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衡和衰老如何相互加剧?
最近,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在小鼠体内可引起衰老相关炎症和过早死亡。老年小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失衡(dysbiosis)可能导致肠道渗漏,向体内释放引发炎症的细菌产物
胃肠菌群促进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
胃肠菌群作为一种重要功能单位,受到生物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一般认为,胃肠菌群对维持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减少代谢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十分有帮助,最近有学者提出,肠道菌群可能会促进帕金森病的发生。
矛与盾之争----病原菌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化而调控宿主先天免疫反应
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病原菌并启动抗病基因的表达,但是在进化过程中,病原菌会演化出新的机制来逃避寄主免疫系统的监控。病原菌侵染常常会导致作物绝收,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以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为例,该病原菌可以侵染大豆的根茎而导致大豆绝产,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
西班牙学者揭示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及代谢影响巨大
肠道的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而人类结肠则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厌氧的生物反应器。肠道存在着万亿数量级的微生物,这大大增加了宿主基因组资源。同时这些庞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为人体能量捕获、食物消化、生物活性
Cell Rep:科学家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疾病的新线索
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能够协同宿主基因共同调节胰岛素分泌,影响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生。这篇文章介绍了宿主基因背景如何塑造肠道菌群,为代谢疾病的发生提供基础。
Cell Host Microbe:科学家阐明驱动肠道菌群失衡及炎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在炎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干扰肠道细菌平衡背后的分子途径。
JAMA Oncol:科学家证实肠道菌群、饮食及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联
近日,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和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机体大肠中生存的微生物或许在饮食和特殊类型结直肠癌发病的关联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AMA Oncology上。
肠道菌群不健康也会让人患上高血压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hysiological Genomics上的题为“Altera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can elicit hypertension in rat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鼠进行研究发现,大鼠肠道中寄居的微生物群落或许在其患高血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科学家发现病原菌全新致病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源超领导的科研团队日前取得一项关于作物疫病发生机制的突破性成果,揭示了病原菌攻击宿主的全新致病机制——“诱饵模式”。这是人类首次在更精准的层面认识这类严重危害植物的病原菌分子机理,为
Nature新文章为人类肠道菌群研究提供结构基础
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通过结构生物学方法深入了解了肠道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过程,这为众多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