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David Soll发现一种病原体可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物膜

据悉,许多医疗设备,包括人工髋关节、假牙、导管等,均可能面临不速之客—被称为生物膜的病原微生物的复杂共同体,它们可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抗生素产生抵抗性,这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严重威胁。然而,研究人员可能有研究生物膜的一个新方法,该研究8月2日在线发表在开放存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由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vid Soll和他的同事完成。

2012-11-18

Nature:细菌脑膜炎病原体通过测宿主体温来进行防御

人类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能引起败血病和脑膜炎,已形成了各种防御机制,其中包括一种多糖胶囊,它能帮助其在细胞外流体中存活。Christoph Tang及同事在这项研究中发现,对胶囊生物合成所需的三个基因来说,“脑膜炎奈瑟菌”中的胶囊表达是由一个RNA热传感器调控的,后者位于信使RNA的5′-未翻译区域中。作者提出,该细菌通过检测与炎症和免疫效应子的吸纳相关的温度上升来感应鼻咽粘膜的发炎状态。

2013-10-10

Nature:科学家成功揭示沙眼衣原体的肽多糖结构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衣原体细胞壁的特殊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

2013-12-16

Nature:衣原体异常之谜被揭开

糖氨基酸聚合物“肽聚糖”在大多数非寄生菌中是细胞壁的一个必要成分。

2014-02-28

Nature:科学家解码病原菌的毒素分泌结构---三型分泌系统

细菌感染宿主细胞:鼠伤寒沙门氏菌(橙色)在宿主细胞中(蓝色)建立感染 (Credit: © Christian Goosmann, Diane Schad, Rashmi Gupta and Michael Kolbe) 瘟疫、细菌性痢疾以及霍乱三者的共通之处是,三种疾病均是由细菌通过复杂的毒力注射装置来进行感染的危险性疾病。

2012-11-18

2013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入选

2013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及临床诊治研究入选。

2013-12-30

NAR:原核病原菌的蛋白合成机制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研究体系:结核分支杆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MtbLeuRS) ,发现了原核病原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C-端延伸结构域在维持酶与核酸相互作用方面的重要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 这项研究由王恩多研究组完成,第一作者为胡庆华博士。

2013-01-03

J:王恩多等运动型支原体无编校结构域的LeuRS的催化机理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Biochemical Journal 在线刊登了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naturally occurring nonapeptide functionally compensates the CP1 domain of leucyl-tRNA synthetase to modulate aminoacylation activity”...

2012-11-18

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病原体的起源

对来自全世界的马铃薯晚疫病病原体种群的一项遗传分析揭示出了这种病原体很可能起源于墨西哥,而不是起源于此前分析提示的南美洲安第斯山。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导致的,这是一种真菌样的卵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马铃薯饥荒。最初来自美洲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全世界每年导致了估计约60亿美元的农作物损失。

2014-06-04

Mol Biol Cell:黄广华等病原真菌二氧化碳感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二氧化碳(CO2)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底物和细胞呼吸代谢的终产物,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的调节。比如,CO2是吸血性雌蚊寻找合适目标的主要信号分子,高浓度CO2能促进动物生殖细胞的成熟和游动,甚至影响小型动物(如果蝇和线虫)的寿命。白色念珠菌既是人体重要的病原真菌,也是健康人群体内常见的共生菌。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