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C:揭开细菌生物被膜产生的分子机制
2013年4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引发细菌粘液形成的分子机制,细菌粘液的形成往往使得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且很难被杀灭。这项研究或许为临床治疗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提供思路和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银屑病新药研发一览 生物药炙手可热小分子前景可期
新一代银屑病抗体药拥有非比寻常的潜力,甚至有望根治这种顽症。不过这些新药只针对重度银屑病患者,而不会用于轻中度的患者。下面作者James Mitchell Crow总结并讨论了银屑病领域内炙手可热的生物药,并涉及其他正在临床试验中的小分子药物。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免疫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重度病人的一线药物大多是抗体药,其机制包括抑制整体免疫系统或者特定通路。
Science:免疫分子编织纳米网抓住沙门氏菌等肠道微生物
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卫生系统(UC Davis Health System)领导的一组科研人员发现了人α-防御素6(HD6)——这是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的一个关键成分——与微生物表面结合并形成了围绕、纠缠微生物并让微生物失能的“纳米网”,防止细菌附着在肠道细胞上或者入侵肠道细胞。 该研究描述了防御素的一种全新的作用机制。
分子诊断:机遇伴随着挑战——专访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国彦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医疗模式的转变,社会市场对分子诊断的需求不断增加,伴随着相关企业市场扩张和自身创新的需求,分子诊断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北京大学成立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
8月20日,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Synthetic and Functional Biomolecules Center, SFBC)成立仪式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北大化学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数十位来自国内外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著名学者与北大师生共同见证了中心的成立。
The Scientist:F1000分子生物学七大新闻(2011.10.31)
RNA四聚体,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1. RNA-荧光素用作细胞RNA标记一种用来标记和追踪活细胞中RNA过程的新技术,有望像绿色荧光蛋白(GFP)开启蛋白质研究那样打开RNA生物学研究。这种标记方法由结合到GFP类似荧光素的短RNA序列组成,能够产生很多颜色的荧光。这些RNA-荧光素复合物然后能够融合到细胞中的RNA分子。
PNAS:调节生物钟节律的关键分子
(图片来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Zheng Chen等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发现了调节生物钟节律的关键分子。改发现对生物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Nat Chem & Energ Environ Sci:"迷你"纤维素分子开启生物燃料化学作用
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一队化学工程师发现了一个小分子,此小分子在被转换为生物燃料时行为与纤维素一样。研究这个迷你纤维素分子第一次揭示了木材和草原牧草在在高温转化为生物燃料期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这项新技术发现报道在2012年2月期的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并在Nature Chemistry上着重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