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自动化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CRISPR/Cas9系统极大丰富了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编辑方法。但由于CRISPR/Cas9系统高效的致死筛选能力和原核生物普遍的低同源重组效率,多靶点和自动化的基因组编辑仍难以实现,严重限制了菌株的遗传改造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团队、研究员孙际宾带领的系统生物分析团队以及研究员王猛带领的高通量新分子生物合成团队合作,在
原能细胞荣获多项发明专利,推动低温冻存自动化再上新台阶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九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随着细胞应用领域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2017年以来,细胞生物行业可谓利好消息不断。近日,原能细胞迎来了2018年第一波重大利好消息,集团一举拿下了冻存细胞操作台、冷冻细胞的自动存取控制装置、便携式超低温细胞运输存储装置、细胞复苏器、细胞转移运输盒等5项发明专利,以及另外1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2018年谱写了一个大大的开门“红”。原能细胞通过实现存储过程
Science:从结构上揭示真核生物蛋白N-糖基化机制
2018年2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的研究人员成功地确定了一种将糖链连接到蛋白上的酶的三维结构。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2018年2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cture of the yeast oligosaccharyltransferase complex gives insight into eukaryo
微生物计划的商业化挑战 :基础研究和监管仍在完善,但最大的挑战是时间
小编推荐:您不可错过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2018年开年,《Science》同日上线了两项微生物与肿瘤相关性研究的文章,两篇文章都揭示了人体肠道微生物对PD-1/PD-L1免疫疗法的影响。从2015年至今,《Science》已陆续发表的第五篇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文章。五篇重磅连起来,几乎坐实了肿瘤免疫疗法与肠道微生物的相关性
共推中国创新生物药产业化
▼ 12月12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生物)与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康方生物)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多个抗体创新药物,并共建产业基地。中国生物是从事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公司有近百年的历史积淀,并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拥有众多生物制品品种和强大的产业化能力,以及一批
一体化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助推尿检数字化、标准化进程
尿液检测是临床实验室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常规检查项目,也可以间接反映全身代谢性及循环等系统的功能。随着临床对快速、准确的尿液检测需求日益增长,实验室亟需通过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建设来扩充工作产能,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日前,在杭州召开的“2017罗氏诊断尿液分析标准化及新技术研讨会”上,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检验
药明生物携手多宁生物与利穗科技成立“抗体生产原材料及装备国产化联盟”
上海,2017年11月16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公司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 2269.HK)与多宁生物、利穗科技共同宣布,成立“抗体生产原材料及装备国产化联盟”。生物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抗体药的研发生产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板块之一,抗体生产原材料及装备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国内相关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
BD生物携“高颜值”全智能全自动细胞分选仪FACSMelody真机助阵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编者按:2017年10月27-29日,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将近2000余位免疫学专家和代表齐聚天津,共同参与免疫学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与此同时,全国各大生命科学领域仪器及耗材厂商也在本次大会上亮相,纷纷展示本公司的最新技术和优秀产品。生物谷记者也出席并参加了本次学术大会,并且有幸在大会现场采访到了BD生物的现场负责人,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采访,一起走
科研人员发现:人工构建酵母工程菌能够自动化合成内酯化合物
愈创木烷型内酯具有诸多药用活性,很多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癌功效,此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内酯基团是其活性基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近日揭开了内酯基团形成的神秘面纱,发现人工构建的酵母工程菌能够自动化合成内酯化合物。愈创木烷型内酯类化合物在植物中通常只有万分之几的含量,如此低含量的合成限制了该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但由于其显着药用价值,部分该类化合物仍然被用于临床抗癌实验,比如人们从
生物工程化肝脏研究新突破
2017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于肝脏供体的短缺,每一年都有至少1500肝脏疾病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供体而不幸去世。如果我们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全新的肝脏,那么这个问题就能够轻易得到解决。然而不幸的是目前还不存在这样的技术。不过,最近一家叫做Miromatrix的公司采取了不一样的策略:他们不需要发明生长肝脏的新技术,而是通过随机挑选肝脏的供体,结合一些技术使其不会出现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