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投7亿元支持林业生态示范等项目建设
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记者韩洁、高立)记者8日从财政部获悉,中央财政日前拨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70087万元用于林业项目建设。 据介绍,这笔资金包括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资金19806万元,涉及北京、河北、内蒙古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等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天津工业生物所研发一种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微生态制剂是采用有益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工艺制成含有活菌的活菌剂或者包含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制剂,具有抗病、治病、促生长等功能,而且无残留污染、无副作用和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干旱区棉花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环境健康”通过验收
9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干旱区棉花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关键技术及其环境健康”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新疆棉区的棉花面积约占全球的5%,有害生物害虫造成每年棉花减产20~30%。新疆棉花生产中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连作导致土地退化、农药和化肥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农田生物多样性丧失、转基因棉花安全问题等。
青海省生态林浆果资源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通过重大科技专项“沙棘、白刺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项目以及其它科研项目对青海省特色浆果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进行持续支持,青海省生态林浆果资源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绿色和平:中国过去20年转基因技术研发经费30倍于生态农业
2011年12月27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今日发布了《2011中国水稻生态农业报告摘要及经费对比》(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自1986年以来,转基因技术得到了累计约210亿元的国家财政投入,是同期生态农业获得的7亿元投入的30倍。《报告》同时对五个稻区的实地研究表明: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可在保持水稻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沈阳生态所与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福临门全稻原米:回归原生态的饮食方式
中国总经理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米部总经理杨红女士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市场开发部部长王慧先生启动发布仪式时至今日,吃得精细早已不再是现代人对日常饮食的基本需求,而回归原生态的全稻饮食方式,无论从养生保健、抗衰老、养颜美容,还是营养健康方面都较之精细饮食更胜一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7月9日,中粮米业推出比普通白米更多的保留营养的全稻原米。
Science:揭示生态系统需要多种相互作用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日本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物种间的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可帮助稳定某个群落。 在许多情况下,多个物种可帮助某个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但新的结果显示,相互作用类型的多样性——诸如掠食、竞争和互利共生——也是重要的。到现在为止,大多数的研究只针对一种单一的相互作用类型。
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
4月9日,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召开。青岛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所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海洋所所长孙松研究员任理事长,同时聘任张国范研究员为实验室主任,与会领导共同为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揭牌。
山东“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正式启动
4月9日,“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召开,会议通过了“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组成名单,聘任了工程实验室主任,审议通过了工程实验室建设方案和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