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中国过去20年转基因技术研发经费30倍于生态农业
2011年12月27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今日发布了《2011中国水稻生态农业报告摘要及经费对比》(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自1986年以来,转基因技术得到了累计约210亿元的国家财政投入,是同期生态农业获得的7亿元投入的30倍。《报告》同时对五个稻区的实地研究表明: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可在保持水稻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沈阳生态所与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福临门全稻原米:回归原生态的饮食方式
中国总经理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米部总经理杨红女士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市场开发部部长王慧先生启动发布仪式时至今日,吃得精细早已不再是现代人对日常饮食的基本需求,而回归原生态的全稻饮食方式,无论从养生保健、抗衰老、养颜美容,还是营养健康方面都较之精细饮食更胜一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7月9日,中粮米业推出比普通白米更多的保留营养的全稻原米。
Cancer cell: myc失调促进代谢重编程和肿瘤发生还需一因子
近日,著名国际生物学期刊cancer cell在线刊登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癌基因myc对肿瘤代谢的重编程还需要myc超家族成员mondoA的共同作用。这项研究为抑制肿瘤发生提供了一条新的策略。
PLoS One:陈防等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因素研究获进展
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5%,其CO2排放量占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1%-25%,因此,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的意义。
JPR:张元明等荒漠植物快速形态调整的生态适应意义研究获进展
叶片表面结构及其与水平面的夹角是植物构型的重要成分,能够影响植物对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植物通常具有稳定的叶倾角,并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一些荒漠植物能够快速调整叶和细胞形态以避免不利环境条件的伤害,提高植物在恶劣生境中的生存率。
GEB:李义明等外来物种气候生态位漂移研究获进展
生物入侵给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危害。如何预测外来种的入侵和扩展风险对制定保护对策非常重要。当前的主要预测工具是生态位模型,其前提假说是气候生态位保守性,即物种气候生态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趋于保守的特
Nature: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驱动碳吸收
陆地和海洋吸收每年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的约一半,彻底了解这一过程对于预测未来温室气体浓度、从而预测气候变化来说很重要。这项研究调查了自从大气CO2测量工作在1958年开始以来对陆地碳的最大吸收。
SCTM:干细胞研究新进展有望治疗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来自澳大利亚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for Bi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AIBN)的研究人员在理解和治疗一种被称作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 AT)的退化性疾病的目标上更接近一步。
Naturwissenschaften:蒋志刚等揭示原羚属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与地理距离密切相关
理解物种地理分布格局是生物地理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关键核心之一。由于在空间生态学中必须考虑研究所涉及的尺度,从而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是一个极为重要且经常发生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