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DNA测序可能有助于解释珊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

一项研究说,先进的DNA测序技术可能有助于科研人员探明哪种珊瑚更有可能比其他珊瑚在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中生存下来。近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某些珊瑚能比其他一些珊瑚更好地承受环境压力,诸如珊瑚白化,但是这种适应力增强的基础尚不清楚。

2013-01-08

PNAS:日本沿海浮游动物和体内发现放射性元素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ukushima-derived radionuclides in the ocean and biota off Japan,”,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在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和海啸之后3个月在浮游动物、海水和鱼类身上发现了来自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元素。

2012-11-18

Cyberplasm:仿造寄生的机器人帮助搜索疾病

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试图创造基于寄生鱼的多细胞微型机器人Cyberplasm,用来测试血液情况,从而能帮助人类诊断出疾病。这个机器人只有1厘米长,用电子神经系统的人工肌肉细胞葡萄糖供电。 Cyberplasm也有视觉感受器,以便它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而这个机器人大量的传感器设计也能感受和应对体内不同的刺激。 现在Cyberplasm还尚未完成,研究人员正在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进行检测和工作。

2012-04-11

Blood:斑马模型研究发现一种抗白血病新化合物

2012年4月9日,发表在Bloo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新的毒性小的抗白血病化合物能成功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斑马鱼,研究结果证实该化合物有可能成为一种针对人白血病的新药物。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导致正常未成熟T细胞发展成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能迅速进入血液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诱发一些危及生命的症状包括出血过多和频繁的感染症状。

2012-11-18

Nat Commun:新型斑马模型或可帮助开发治疗严重癫痫症的疗法

2013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斑马鱼携带有一种特殊的突变,其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Dravet综合征(DS,严重肌阵挛癫痫)的疗法,该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癫痫症,其往往会导致耐药性癫痫发作以及小儿发育迟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13-09-06

Science:海绵可为珊瑚礁群落循环使用资源

珊瑚礁代表了地球上某些最多产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却可以在缺乏营养物质的水域——相当于海洋的沙漠——中兴旺成长。这种现象已经被称作“达尔文的悖论”,且它让科学家们多年来感到好奇。如今,Jasper de Goeij 及其同事说,海绵在为珊瑚礁群落循环利用有机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来自珊瑚及藻类的溶解的有机物质转变成为像螺蛳及寄居蟹等较大的生物能够摄食的富有营养的颗粒物质。

2013-10-08

Science:珊瑚胚胎可无性生殖

近日,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和的研究人员发现珊瑚胚胎可自我克隆进行无性生殖。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2日的Science杂志上。 珊瑚虫通常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卵细胞在珊瑚虫母体释放在周围水环境的前后进行受精。这些受精卵在找到新的栖身地之前,暂时在洋流中飘荡。 反过来说,珊瑚虫的克隆体就是珊瑚虫本体的复制品。

2012-11-18

PNAS:金枪可能运输了福岛的辐射

近日,一项研究发现,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看上去把源自福岛的放射性从日本输送到了加利福尼亚。Daniel Madigan及其同事测量了2011年8月从加州圣地亚哥沿海捕获的15只蓝鳍金枪鱼体内的放射性铯同位素水平。

2012-11-18

PNAS:日本科学家解读腔棘全部染色体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刊登了日本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ally distinct coelacanth population off the northern Tanzanian coast。”,研究人员们成功解读了有“活化石”之称的腔棘鱼的全部染色体组,由此发现腔棘鱼具有与哺乳类和爬虫类等陆地动物相同类型的基因,属于鱼类进化到陆地动物的中间类型。

2011-12-31

澳大利亚研究者完成对珊瑚虫的基因组测序

2011年7月8日,澳大利亚研究者已经完成了对鹿角珊瑚 Acropora millepora 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他们说,这标志着动物基因组项目将在这个国家首次全面开展起来。 这个测序项目由澳大利亚基因组研究所和ARC中心的珊瑚礁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完成。ARC研究团队包括来自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沃尔特和伊丽莎豪研究所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