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新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晓雪团队与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欧阳松应团队合作,发现广泛分布在细菌和古菌中的一大类毒素/抗毒素(TA)系统的新作用机制,并建议命名为“VII型TA”。TA系统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目前公认的TA系统有六大类型。2015年,王晓雪团队博士姚建云等在海洋细菌中发现分别含有HEPN

2020-10-15

两篇Nature论文首次提出癌症环境免疫疗法,应用前景广阔

2020年11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尽管基于免疫的癌症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些方法有反应,而且癌症复发也会发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在竞相寻找方法来改善免疫疗法在人体中的治疗效果。然而,在两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康奈尔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指出这可能过于狭隘地关注这个问题。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

2020-11-01

Cell Rep:金葡菌毒素促进组织再生

四分之一的人皮肤和上呼吸道粘膜上有数百万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无害细菌会变成病原体,从而导致皮肤发炎和肺部感染,在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败血症。德国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的Oliva Werz教授说:“尤其是当细菌繁殖太快时,例如当一个人的免疫系统被感染或受伤削弱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2020-10-14

机体遗传易感性如何与特定环境因素组合来诱发诸如多发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0年10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约一半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机体中都携带有HLA-DR15基因突变,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HLA-DR15 Molecules Jointly Shape an Autoreactive T Cell Repertoire in Multiple Sclerosi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苏黎

2020-10-29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饰调控哺乳动物精原干细胞微环境维持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其恩课题组以小鼠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饰调控哺乳动物精原干细胞微环境维持的新机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受到特殊微环境调控,在大多数组织中,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并不明确。精原干细胞是一类经典的成体干细胞,是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的基础。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间的精准平衡依赖于体细胞信号,尤其是支持细胞分泌的

2020-10-20

基于木霉的真菌毒素脱毒转化、玉米原料中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研究获进展

 9月1日,Environmental Pol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武爱波研究组题为Confrontation assays and mycotoxin treatment reveal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of Trichoderma and the fate of Fusarium

2020-09-11

PNAS:将免疫毒素一分为二发挥作用或有望精准狙杀癌细胞且不损伤健康细胞的功能

2020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将一种抗癌药物一分为二,然后分别给予癌细胞或能有效减少其危及生命的副作用,还能保护健康非癌变的细胞不受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将免疫毒素分为无活性和良性两部分,或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癌症的靶向性疗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2020-09-14

npj Precis Oncol:蜜蜂毒素可用于杀伤恶性乳腺癌细胞

根据最近发表在《Precision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哈里·珀金斯医学研究所和西澳大利亚大学的Ciara Duffy博士使用来自珀斯西澳大利亚州,爱尔兰和英格兰的312株蜜蜂和大黄蜂的毒液,测试了毒液对乳腺癌临床亚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蜂毒液能够有效杀伤三阴性乳腺癌和高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

2020-09-03

Adv Sci:阐明肿瘤细胞在拥挤环境中进行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

2020年9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dvanced 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细胞在拥挤的肿瘤组织中进行分裂的分子机制,同时研究者还将这种机制与癌症进展和转移的标志(上皮间质转化过程,EMT过程)联系了起来。大多数的动物细胞都需要变为球体来便于分裂,为了实现转变为

20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