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Res:癌症干细胞或会以特殊方式来利用正常基因“作恶”

2018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CDK1是一种正常蛋白,其能够推动细胞通过复制周期,而MHC 1类分子也是一种正常分子,其能在细胞表面呈现出少量蛋白质以供免疫系统检查;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被MHC 1类分子和高水平CDK1标记的一类癌细胞表现地极不寻常,实际上高水平的MHC 1类

2018-10-14

Nat Med:基因疗法新突破!成功治疗线粒体基因突变疾病

2018年9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线粒体基因组突变(mtDNA)是导致线粒体疾病很重要的原因。到目前为止,由于外显率、表现和预后的异质性,这些线粒体疾病仍然无法治愈,也很难有效治疗。图片来源:Nature Medicine为了为这类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近日来自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了一种最近开发的可以代表心脏组织中异质mtDNA疾病的常见分子特征的小鼠模型(m.5024C>

2018-09-25

MBE:25个基因突变或能有效延长人类的寿命

2018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衰老,或者生物性衰老,是指机体生理功能的普遍退化,从而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乃至最终死亡,这是由很多基因参与的一项复杂机体过程,不同动物物种的寿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苍蝇的寿命仅有四周,而马的寿命有三十年,而有些刺猬则能存活两百年,为何自然界生物的寿命范围会如此广泛呢?这是目前生物学家面临的最基本也是最有趣的问题之一。图片来源:Sondem/Foto

2018-09-05

Science:来自个体癌症患者的所有转移性肿瘤中存在着相同的驱动基因突变

2018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大多数与癌症相关的死亡是转移性肿瘤---由原发性肿瘤扩散到身体较远部位而形成的继发性肿瘤---引起的。尽管原发性肿瘤通常能够通过外科手术加以切除,但是转移性肿瘤通常需要接受标准化疗或靶向治疗等疗法。这种新型靶向疗法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癌细胞(特别是来自转移性肿瘤)中特定突变的存在。在此之前,大多数旨在破解癌症遗传变异性或异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发性肿瘤上。

2018-09-10

可治疗150多种基因突变 基因疗法再获升级

  日前,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ational Eye Institute, NEI)和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员合作使用基因疗法在狗的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模型中成功防止视力丧失。这一基因疗法可能用于延缓或防止患有同样疾病的人类患者的视力丧失。RP是影响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一

2018-08-23

Cell子刊: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碱基编辑修复人胚胎中的致病性基因突变

2018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改进形式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修复活的人胚胎中的遗传缺陷。在近期发表Molecular Therapy期刊上的标题为“Correction of the Marfan Syndrome Pathogenic FBN1 Mutatio

2018-08-30

Nature再次关注:CRISPR能否修复人类胚胎中的基因突变

  2017年,来自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团队在《Nature》上发文,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修复人类胚胎中的一种致病突变。这一由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的科学家们合力完成的研究有望证明人类能够安全、有效地纠正遗传性疾病的缺陷基因。虽然这些被修改过的胚胎并未被允许继续发育,更谈不上移植入母体子宫,但是这一研究依然是一个里程碑。

2018-08-13

利用CRISPR/Cas9成功地修复人胚胎中的基因突变?多篇Nature论文针锋相对

2018年8月12日/生物谷BIOON/---去年,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1],声称已通过基因手段对胚胎中的基因突变进行修复,如今在Nature期刊上又发表一篇论文[2],为这种成功修复提供更多的证据。与此同时,另外两个研究团队在同一期刊上发表论文对这种新证据提出质疑。去年,Mitalipov团队在一篇论文[1]中

2018-08-12

Cell Rep:研究揭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的基因突变

2018年7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变成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被认为具有无限的治疗潜能,但是它们的基因突变情况还没有被完全表征清楚。iPSCs从体细胞重编程获得,而体细胞可能会由于接触阳光照射和紫外辐射而产生许多基因突变。尽管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种iPSCs,过去的研究也已经探索过i

2018-07-26

基因突变,让树鼩也能吃辣

 “辣”是一种痛觉而非味觉。迄今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可通过后天训练适应“辣”这种痛觉,甚至获得愉悦,其他动物都难以忍受。然而,中国科研人员最新发现,东南亚的一种小动物树鼩也能吃辣。植物产生“辣”的物质是自我保护机制,使动物受痛觉刺激而不再啃食。近期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树鼩对含辣椒素的食物不敏感,可以直接进食富含辣椒素的红辣椒,原因

201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