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uron:礼来开发斑块特异性抗体成功清除AD小鼠脑中Aβ斑块

2012年12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动物中,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的抗体在阻止Aβ的聚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些抗体却不能有效地清除已经存在的Aβ斑块。发表于本月Neuron上的一项研究中,礼来(Eli Lilly)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一种修饰过的抗体能够清除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模型中已经存在的Aβ斑块。

2012-12-06

Cancer Res:肿瘤特异性抗原筛选新方法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与美国贝勒医学院等单位合作,在筛选鉴定肿瘤特异性抗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肿瘤特异性抗原是一类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而在所有或者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的蛋白。很多肿瘤特异性抗原已经被用于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被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2012-12-20

:开发出特异性靶向癌干细胞的LSD1抑制物

癌干细胞,图片来自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美国内华达癌症研究所联合执行一项合作性抗癌研究,开发出一类新的特异地靶向多能性癌细胞的LSD1抑制物,其中LSD1是一种在很多肿瘤中高度表达的组蛋白去甲基酶。这类抑制物是由9种结构类似的化学物组成,它们在体外能够抑制LSD1的酶活性---当中最有效的是CBB1003和CBB1007。

2012-11-18

Genet:胚胎发育中染色质修饰特异性组合决定增强子活性

称作染色质修饰化学标记(绿色)激活称作远程控制器的增强子(黄色),将一个基因(红色)开启或关闭。图片来自 EMBL/P. Riedinger。 当胚胎发育时,不同细胞中不同基因被打开以便形成肌肉、神经元和身体其他部分。在每个细胞的细胞核内部,称作增强子的基因序列发挥着类似远程控制器(remote control)的作用,打开和关闭基因。

2012-02-10

Science:施一公等揭示TALE蛋白特异性识别DNA分子机制

2012年1月5日的《科学》在线报道称,清华大学颜宁教授研究组、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以及美国普渡大学朱健康教授合作研究,揭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特异识别DNA的分子机理。 TALE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s)植物致病菌Xanthomonas通过III型分泌系统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

2012-11-18

PLos One:刘新垣等靶向前列腺癌的基因-病毒特异性治疗获进展

4月11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新垣院士研究组关于“靶向前列腺癌的基因-病毒特异性治疗”(Cancer Targeting-Gene-ViroTherapy specific for Prostate Cancer, CTGVT-PCa)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2-11-18

PLoS Genetics:遗传发育所在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1

PLoS Genet:丁梅等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获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0

Nature:Lsm蛋白质复合物特异性识别剪切体U6 RNA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首次研究了Lsm2-8蛋白质复合物自组装的晶体结构及其特异识别U6小核RNA 3‘末端序列的分子机制。

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