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天山古地质事件及古气候波动对物种影响

古地质事件及古气候的波动会影响物种当前的遗传分布格局。例如,研究显示青藏高原的隆升及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对这一地区的大部分物种的遗传结构产生影响。根据地磁学的证据以及孢粉资料显示,天山山脉在第三纪末期经历了强的隆升,而在第四纪末期有着多次的干冷-暖湿的循环。而天山山脉的古地质事件及这一地区第四纪气候的波动对物种当前的遗传格局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2013-07-11

Science:朊病毒其实更容易在不同物种间传递

脑部组织显微图片揭示在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俗称疯牛病)中发现的细胞结构组织病理学变化,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一组法国研究人员发现朊病毒(prion)要比人们所想象的更加容易能够在物种之间传递。

2012-11-19

Mol Ecol:周炜帏发现“中国林蛙复合体”物种形成原因

近日,我国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博士生周炜帏在张亚平院士和车静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在Molecular Ecology发表上发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Speciation in the Rana chensinensis species complex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2012-11-18

Science :早期的原始人头颅提示某单一物种

早期智人颅骨 对格鲁吉亚德马尼西(Dmanisi)的一具完整的大约有18万年历史的原始人头骨的分析提示,人属动物的最早成员——例如那些分类为 “能人” (Homo habilis)、“鲁道夫人”(Homo rudolfensis)及直立人(Homo erectus)等——实际上属于同一物种。 据研究人员披露,这些早期的人类祖先可能只是在外观上看起来不同。

2013-10-18

BEHAV ECOL :鸟类气味信号的分化可能促进了鸟的物种形成

10月15日,国际行为生态学会期刊Behavioral Ecology,在Editor’s choice 头条发表动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化学通讯研究组对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ous)和小太平鸟(B. japonica) 尾脂腺气味成分分化特点及其在种间识别中作用的研究。

2013-10-18

Nat Commun:科学家重建白鳍豚物种种群历史

本周《自然—通讯》期刊发表了白鳍豚(又名白暨豚)的基因组序列 。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白鳍豚的生活习性与其被灭绝原因。 白鳍豚是世界上已知五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已被公认为“功能性灭绝”。它也是鲸类动物中因人类活动而被灭绝的第一种物种

2013-10-30

Nature: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

本文作者通过果蝇重组近交系来研究“上位效应”(等位基因之间的非加和性相互作用)在影响种群适应性中所起作用这个问题。

2013-12-05

Oikos:曹敏等研究物种共存机制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Oikos刊登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胡跃华博士等的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 species and dispersal limitation regulate tree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a 20-ha plot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研究人员在物种共存机制上的研究获新进展。

2012-11-18

PNAS:传粉物种丧失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说,失去一种传粉物种可能对植物繁殖产生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全球传粉物种的衰退为开花植物和农作物带来的麻烦可能比此前估计得更多。10多年以来,研究报告了诸如蜂和蝴蝶等传播花粉的物种的衰退,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提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可以承受大多数传粉物种的消失。Berry J. Brosi 和Heather M. Briggs研究了即便只失去一种传粉物种是否也可能为植物繁殖带来麻烦。

2013-07-23

PLoS ONE:科学家开发出可鉴别自然界中未知微生物种的新型设备

近日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其可以对环境中的任何一种单一微生物种进行培养,进而进行后续研究和鉴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201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