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研究揭示出一种致命性脑癌的起源
2020年12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的具有攻击性的脑癌,通常在发病后三年内被证明是致命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这种肿瘤生长的起源和所需的特定基因。这一发现有望为开发治疗这种癌症的方法奠定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10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
持续基因流下物种界限维持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形成及物种界限(Speciation and Species boundary)的问题,是Science在2005年提出的125个重要科学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物种(Species)作为生命最基本的单元,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单位及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同时,物种也是复杂且具有争议的。在
留住希望的“诺亚方舟”——探访亚洲最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热闹”的冷库。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弥勒苣苔……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内的上万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一同栖身于这座位于昆明的“诺亚方舟”。这处设施便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全国唯一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库。穿过两重厚重的金属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陈列架,形形色色的种子分类整齐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内。不管春夏秋冬,冷库温
PLoS Biol:利用电动游戏揭示情绪的起源
情绪是影响我们的思想,身体和行为的复杂现象。许多研究试图将给定的情绪(例如恐惧或愉悦)与大脑的特定区域联系起来,但没有成功。一些理论模型表明,情绪是通过事件触发的多个心理过程的协调而出现的。这些模型涉及大脑通过激励,表达和内脏机制的同步来协调适应的情绪反应。
Nature头条:这些科学家将开始调查新冠病毒的起源
《Nature》在头条新闻发表了题为“Meet the scientists investigating the origins of the COVID pandemic”的文章。全文内容如下:一位曾协助研究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与骆驼联系在一起的流行病学家、一位研究病原体如何在市场上传播的食品安全官员,以及一位将2014年西
Cell Rep:科学家成功揭示癌细胞转移的起源和新型分子机制
2020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设计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前,研究人员必须了解抗癌物质对在巨大的肿瘤异质性中诱发癌症转移的细胞或细胞类型的具体作用效应,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 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名为spiked-scRNAseq的技术将转录组与结肠癌肿瘤中单细胞的转移表型
大麦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Advanced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农学院宋卫宁教授团队题为《Genomic and Phenotypic Divergence in Wild Barley Driven by Micro-geographic Adaptation》的研究文章。农学院已毕业博士生卞建新和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崔立操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聂小军副教
研究获得感磁微生物起源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新认识
自然界中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生物可以感应并利用地磁场进行定向和导航,但学界尚未解决生物感磁的起源和演化问题。趋磁细菌是一类研究较为深入的感磁生物,它们在细胞内合成纳米级、生物膜包被、链状排列的铁磁性颗粒——磁小体,磁小体的主要功能和磁罗盘类似,可帮助这类微生物进行感磁定向。趋磁细菌是地球上已知出现最早的感磁生物,是研究生物感磁起源和演化的突破
真菌物种的发现和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真菌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地球养分循环、多样性维持和森林更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演化历史中,真菌与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成复杂的协同进化关系。真菌物种丰富,据估计,地球上真菌物种有150万到600万种,而目前已描述物种仅有12万种,其比例低于已发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比例。因此,对真菌物种的发现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分子系统演化(真菌生命树)是
青藏高原鱼类的物种形成和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青藏高原鱼类的物种形成和进化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与会专家认为,项目系统调查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鱼类70多个种(亚种),基本囊括了青藏高原鱼类优势类群和重要区域,采用形态学、生态学、分子系统学和基因组学等方法开展研究,进一步增强了对高原鱼类物种演化过程和多样性的认识。青藏高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