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韧多孔钛合金人工骨材料研发取得突破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863计划课题“高强韧多孔钛人工骨材料研发(2015AA033702)”通过技术验收。该课题开发的高强韧多孔钛合金人工骨材料,为未来解决大面积骨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难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骨缺损是骨科和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由创伤、感染、肿瘤切除等所致,而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棘手难题。该课题突破了新型高强韧多孔钛合金的结构设
仙灵骨葆:启动“真实世界研究”意味着什么?
日前,仙灵骨葆已启动监测10000例真实世界临床安全性注册登记研究,这也是国内首个壮骨类药品启动该项研究。对此,专家表示:虽然药品上市前都需要进行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但是在上市后启动真实世界临床安全性注册登记研究,对于确定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试验有何不同?众所周知,任何药品上市前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确定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但是
神奇的蜘蛛丝 新骨修复复合材料的关键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由丝纤维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的复合材料,它可以用来修复断裂的承重骨,并且不会产生像其他材料那样产生并发症。康涅狄格大学研制的一种新型骨修复复合材料的三维效果图。 该复合材料由丝纤维和聚乳酸纤维制成,在保持柔韧性的同时,还涂上了优良的生物陶瓷颗粒。这种生物可降解的复合材料可以帮助愈合骨骼,而不会产生像金属部件那样所造成的并发症。修复主要的负重骨骼如腿部骨骼,可能会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重医口腔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3D打印个性化钛网修复大面积牙槽骨缺损
日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利用3D打印个性化钛网,完成了全国首例先天性恒牙缺失导致的上颌牙槽骨大面积缺损修复病例。19岁的重庆姑娘王美(化名)成为该项目首个受惠者。据悉该病例使用个性化钛网构建牙槽骨解剖外形,提供了合适的骨生长空间,将在6个月后取出,可达到良好的骨增量效果,为后期的种植牙打下了良好的骨质基础。对于口腔临床来说,颌骨大面积缺损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富
牙不好,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
2018年3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在美国内分泌协会100周年会议上展示的新研究发现牙齿不健康可能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Reading“你牙齿的健康程度可能反映了你患糖尿病的风险。”该研究领导作者Raynald Samoa说道,他是加州杜阿尔特市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糖尿病、内分泌和代谢学教授。“我们的发现表明口腔检测也许是一种鉴定人们是否会患
JCI:科学家发现一种破骨因子或可用于治疗骨流失
2018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偶联是在重塑循环中以一种时空协同方式将骨吸收和骨生成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一些证据表明破骨细胞来源的一些偶联因子在调节成骨细胞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来自韩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破骨因子能够改善骨流失或可用于代谢性骨疾病的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CI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分级的分泌组学方法,发现轴突导向分子SLIT3作为一
日美团队开发根治急性骨髄性白血病疗法
急性骨髄性白血病复发率高,常常危及生命。因此,人们一直迫切希望开发一种能够防止复发并根治急性骨髄性白血病的疗法。然而,困扰人们的难点在于,每位急性骨髄性白血病患者都会发生若干基因变异,而且变异的部位各不相同。其中究竟哪个变异是导致白血病的关键原因,以及应该针对哪个变异进行治疗一直不为人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组成的国际联合研究小组首先将取自患者的各类细胞移植到无免疫小鼠,制作
科学家研制出与骨组织弹性完全相同的生物相容性合金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工艺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发布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与加拿大同行共同研制出了一种弹性与骨组织完全相同的形状记忆合金,它们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钛锆铌合金制成,由于其生物力学特性,该合金可以大大延长医用植入物的使用寿命。近年来最常见的骨替代物是钛植入物,然而,使用钛合金植入物存在一个问题,就其所有的生物力学性而言,它们不如骨头灵活。这种差异常常导致人体内机械生物平衡遭到
Nat Cell Biol:乳腺癌转移究竟选择肺还是骨?中科院科学家揭示隐藏机制
2017年9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乳腺癌相关死亡病例中多数发生了癌细胞向远端器官的转移,比如肺和骨。之前研究曾经发现乳腺癌转移灶存在器官特异性的基因特征,表达特异性的功能性分子,说明不同器官可能存在微环境的差异导致扩散的癌细胞进行克隆增殖的能力出现差别。但是目前的研究通常局限于特定的癌症转移靶器官,转移决定因素在多器官中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深入了解。最近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
Science:痒觉传导机制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8月18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衍刚研究组题为《痒觉的中枢环路》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在体光纤钙成像、脑片电生理等技术手段,解析了痒觉信息传递的神经环路机制。该项研究发现痒觉经由脊髓传递到臂旁核,从而诱导抓挠行为。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痒觉从脊髓传递到大脑的一条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