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氨作为生物燃料提供能源 荷兰研究用尿液废水发电

新华社荷兰代尔夫特10月8日电 排尿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需,无可避免。尽管这些尿液在多数人眼中只是无法利用的废弃物,但在荷兰研究人员看来,人们每次排尿之后能得到大约300毫升的尿液,这可以使一个灯泡持续2个小时发光。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赫里什克希·帕特尔教授日前向记者介绍说,利用尿液发电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搜集尿液中的氨作为生物燃料来提供能源。

2012-10-15

美开发转基因细菌 可将常见野草转化为生物燃料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9日报道,最近,美国能源部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工程,首次制造出了能消化柳枝稷生物质的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bacteria),将其中的糖转化为可代替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3种运输燃料的先进生物能源,而且无需添加任何酶。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2011-12-02

2070年将进入石油燃料夕阳时代?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市场分析师莫特利-福尔(MotleyFool)在壳牌公司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070年,汽车将很少使用石油燃料。 壳牌国际石油公司表示,未来我们将摆脱使用石油燃料。这份研究报告是基于政治和人口趋势得出的结论,这种变化性受到人口向城市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使用全球66%的能源,未来30年将达到80%。

2013-10-22

欧盟搁置生物燃料限制计划 或为生物能源产业谋发展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立法者日前暂时搁置了生物燃料限制计划,此举或将为某些生物能源产业留下发展余地,但也极有可能导致未来粮价升高。 欧盟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早期鼓励使用的一些生物燃料如今必须禁用,而日前的这一决定无疑否定了该说法。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并未批准欧盟谈判代表就实施这一限制计划的法律文本进行谈判,这表示在2015年以前此项计划将不会获得通过。

2013-10-22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呼吁各国支持二代生物燃料研发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3日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高级生物燃料和电动汽车在道路运输领域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与传统化石燃料相匹敌,因此各国应加强和扩大对生物燃料研发的支持。 随着化石能源储藏量日益减少以及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近年来人类开始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探索与研发。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刚刚发布的这份研究报告,无疑为生物能源开发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2013-07-05

PNAS:植物细胞壁或可生产生物燃料

近日,美国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植物细胞壁形成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一新发现为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原料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确认了两种蛋白质,GAUT1和GAUT7共同形成了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果胶是一种多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它也常作为凝胶剂用于果酱和果冻生产中。该发现为使用植物细胞壁形成的可再生生物质能奠定了基础。

2012-11-18

巴西国内首飞生物燃料商业航班

巴西首个使用生物燃料的商业航班23日开始正式运行。该航班为巴西第二大航空公司高尔航空所拥有,飞行航线为圣保罗市至首都巴西利亚。 根据高尔公司发表的公告,与使用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飞机使用生物航空煤油可使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80%以上。该公司计划在2014年足球世界杯期间,将使用生物燃料的商业航班数目增至200个。 巴西民航公司协会数据显示,燃料已占该国机票成本的43%。

2013-10-24

Nature:用代谢工程方法生产生物燃料

本期Nature封面所示为化石石油生产方式(上方)与代谢生产方式的对比。 高油价和化石资源的耗尽促使人们对如何从可再生资源生产可持续性生物燃料进行了大量研究。 工程化的微生物是一个选择,但此前人们还没有用微生物生产出汽油(碳含量在4-12之间的较轻液烃的一种混合物),部分原因是,细胞代谢主要有利于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生成。

2013-10-24

Chem:英发明新方法可降低生物燃料成本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期刊《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上报告说,在用木材制造生物燃料的过程中,如果在粉碎木材时添加某种离子液体作为润滑剂,可显著降低该环节所消耗的能源成本,其终端产品——生物乙醇的价格有望因此降低10%。 离子液体是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的盐溶液,通过改变阴阳离子的组合可得到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

2012-11-18

智利航空公司实现生物燃料商业首飞

3月7日,智利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20客机使用回收植物油提炼而成的生物燃料作为航空燃油,实现由首都圣地亚哥至康塞普西翁的商业首飞。 智利航空公司发布公报称,此次飞行航程约500公里,所用生物燃料提炼自回收植物油,其品质符合最严格的航空燃油质量要求。未来公司将逐步扩大生物能源在航空燃油消费中的比例。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