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为什么国宝大熊猫会有棕色的,是白化病吗?PNAS最新研究:揭开中国陕西秦岭棕白色大熊猫之谜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全球罕见的棕色大熊猫的毛色变异由Bace2基因缺失突变导致,并通过减少黑素体数量和大小的方式使得原本的黑色毛发呈现棕色,为圈养繁育棕色大熊猫提供了关键的科学基础。

2024-03-17

登上Nature头条,我国科学家揭开罕见棕白色大熊猫之谜

这项研究的突破之处在于发现一个基因或基因片段的缺失也可以导致毛发颜色的变化,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

2024-03-17

研究揭示大熊猫对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及其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在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生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PSM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显着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功能。目前,对食源性黄酮类天然复合成分的整体代谢规律及其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黄酮类

2021-10-01

研究揭示大熊猫化学信号物质合成机制

  化学通讯是野生动物重要的通讯方式之一。作为独居性物种,大熊猫主要依赖于肛周腺分泌物和尿液进行化学标记来传播信号,而肛周腺分泌物标记是最为独特的一种。野外研究表明,这种标记行为存在季节性差异,也受环境条件影响。标记物中的小分子化学信号物质传递着重要的个体信息,起着促进繁殖、建立领地和稳定社群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这些重要化学信号物质的合

2021-02-20

研究揭示野生大熊猫滚马粪行为分子机制

 在自然界中,野生哺乳动物通常对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粪便表现出回避行为,如捕食者粪便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是猎物的重要化学警报信号。对其它物种的粪便表现出吸引或利用的现象,在哺乳动物中较为罕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团队经过长期的野外观察总结发现,马粪对秦岭野生大熊猫具有较强吸引力。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会被其遇到的新

2020-12-10

科研人员首次发现大熊猫牙齿实现自修复机制

 大熊猫是动物界中牙尖齿利的典型代表,其99%的食物是竹子,坚固强悍的牙齿是大熊猫啃食竹子的利器。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博士刘增乾带领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大熊猫牙釉质能够在发生变形与损伤后在微纳米尺度进行显着的自动回复。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2019年1月11日、2018年9月28日的《生物材料学报》和2018年6月5日的《先进材料》。谈及这项发现,刘增乾表示主要得

2019-01-17

Magellan Diagnostics与PDXWildlife合作研究大熊猫铅暴露

-前所未有的血铅分析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铅暴露可能对濒危大熊猫物种成功繁殖产生的影响 马萨诸塞州比尔里卡和中国四川2017年3月17日电 /美通社/ -- 照护点检测血铅分析仪制造商Mag

2017-03-19

Behav Ecol:熊猫为什么是黑白相间的毛色?

熊猫具有着标志性的黑白相间的肤色,这使得对这一物种的辨认相当容易。

2017-03-06

PNAS:中国科学家揭示为什么大小熊猫都爱吃竹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1月17日的PNAS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对小熊猫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并将它们与大熊猫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了适应性趋同的分子基础,其结果能够解释为什么

2017-01-19

熊猫终于走出“濒危物种”圈子

随着过去十年来种群数量得到了17%的增长,目前大熊猫已经被官方宣布正式脱离了“濒危物种”类别。

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