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健康消费 红口稻场自热米饭优势渐显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社会,依托饮食消费行业创业,成为人所共知的投资契机。红口稻场总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投资者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一流设备,发挥品牌、人才、资本、技术等显著优势,引进国际流行的最新餐饮理念,研发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自热米饭套餐及相关食品流水线生产设备,融营养与滋补、科学与健康、干净与快捷、方便与美味为一体,打造了“红口稻场”这个具有纯朴乡情的方便食品品牌。
2015开门红:诺华重磅单抗Cosentyx拿下欧美2大主要市场
Cosentyx是全球首个IL-17单抗,该药的获批,标志着银屑病临床治疗的重大里程碑。近日,该药同时拿下欧美2大主要市场,也标志着诺华在该领域已超越其他对手一大步!
Metab Engin:姜卫红等取得纤维素丁醇制备技术新进展
丁醇,乙醇和丙酮是大宗基础化学品。第一代生物法制备溶剂技术乃是建立在以玉米粉、小麦淀粉等粮食原料经产溶剂梭菌发酵基础之上的,但因其原料成本太高致使国内绝大多数使用第一代生物法制备溶剂技术的企业难以与石化工业相竞争而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
:食用红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2013年4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文章称富含在红肉内的一类物质(同时也作为能量饮品添加剂)能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风险。 肉毒碱(carnitine)存在于红肉中,包括牛肉、鹿肉、羊肉、鸭肉、猪肉等等。
Mol Micro:姜卫红等揭示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6月7日,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姜卫红研究组的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by DraR-K, a novel two-component system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康九红研究组发现Sox2促进iPSC形成的miRNA/DNMT机制
2012年12月25日,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康九红教授研究组关于内源miRNA-29b介导关键重编程因子Sox2的功能,并直接调控DNA甲基转移酶(DNMT3a/3b),从而调节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形成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由博士生郭旭东和刘起东共同完成的。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了iPSC在内的细胞重编程技术和发现。
Nucleic Acids Res:程红等揭示乙肝病毒转录后调控元件促进无内含子mRNA核质转运的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程红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Sub-Element in PRE enhances nuclear export of intronless mRNAs by recr
科学家发明了一株粘红酵母及其制备(S)-羟基丙酰胺的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株粘红酵母及其制备(S)-羟基丙酰胺的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509822.4)。
一种用焦性没食子酸保鲜荔枝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用焦性没食子酸保鲜荔枝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21051776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