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BP:抽“起床”会增加患肺癌风险

有些烟民早晨睡醒后喜欢抽一支,烟瘾大的恨不得牙都不刷赶紧先点上一支。美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这种“起床烟”会显著增加患肺癌及口腔癌的风险。即便要吸烟,也最好要等到起床半小时之后再吸。

2013-06-19

BMC Medicine:二手或增加儿童侵入性脑膜炎球菌的感染

2012年12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二手烟对于儿童所引发的危险变得越来越明显,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MC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揭示了,二手烟以及母亲抽烟导致的胎儿烟草暴露可以明显增加孕妇侵入性的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的风险。 侵入性的脑膜炎球菌感染是一种主要的细菌性脑膜炎,当细菌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血液、肺部以及关节时,就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2012-12-12

Vertex公布核苷类似物前体药物ALS2158病毒动力学研究数据

2012年9月25日电 /生物谷BIOON/ --Vertex制药与合作伙伴Alios生物制药公司,今天公布了有关腺苷核苷类似物前体药物ALS2158治疗丙型肝炎的一项病毒动力学研究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在I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7天内接受剂量高达900mg的ALS2158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未能够产生足够的抗病毒活性,还需开展进一步的临床开发。

2012-09-25

AJP:Na,K-ATPase可能是二手烟雾诱导肺癌的靶点

内穆尔儿童癌症研究中心主任A. K. Rajasekaran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香烟烟雾中的一种物质停止参与细胞功能和调节的一个关键蛋白质。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生理学杂志-肺癌细胞和分子生理学》上。 香烟烟雾被确认为是肺癌以及成人许多其他形式癌症的致病因素。香烟烟雾中有4000多个成分,其中许多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证据表明二手烟与一手烟一样,同样?对人体细胞有影响。

2012-11-18

Science:复旦大学发现吡嗪酰胺抗结核病机制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吡嗪酰胺就是用于结核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中国复旦大学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新研究解释了这种药物是如何消灭结核杆菌的。 研究人员发现,吡嗪酰胺进入患者体内后,通常会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吡嗪酸。吡嗪酸可以绑定对结核杆菌至关重要的核糖体蛋白S1,阻止这种蛋白编码结核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进而阻止结核杆菌产生维系其生存的其他蛋白。

2012-11-19

:反义寡核苷酸对治疗肝癌或有意义

2012年1月3日,据《每日科学》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选择性地靶向和阻断肝癌中一个重要的特定microRNA是可能的。这一发现可能提供一个针对肝癌的新疗法,每年全球估计有549000人死于肝癌。

2012-11-18

PNAS:科学家开发出单核苷酸变异分析技术用于预测人口的增长率

来自贝勒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一种单核苷酸变异分析(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技术用来预测人类人口的增长。

2014-01-05

NEJM:单核苷酸多态性或可帮助预测双极性情感障碍患者对锂疗法的反应

来自台北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对于第一型双极性情感障碍 (bipolar I disorder)患者来讲,谷氨酸脱羧酶样蛋白1(GADL1)中两个单一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就可以预测患者对锂疗法的反应。

2014-01-05

Cell Reports:复合物Msh2-Msh3干扰冈崎片段加工来促进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增

2012年9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假设DNA复制错误会导致三核苷酸重复(trinucleotide repeat, TNR)序列扩增,特别是在DNA滞后链的复制过程中。如果滞后链能够成功复制的话,那么就需要对冈崎片段进行加工,并将它们连接到连续链(continuous strand)上。

2012-11-18

Nature:“神经酰胺-1-磷酸盐”的细胞输送

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作用脂质“神经酰胺-1-磷酸盐”(C1P) 调控从生长和生存到“促炎反应”在内的各种不同过程。在这项研究中,Dinshaw Patel及同事研究了C1P是怎样被输送到细胞中的特定点的。他们识别出被称为“神经酰胺-1-磷酸盐转移蛋白”(CPTP)的一种新颖的脂质转移蛋白,同时结构和功能研究也显示了C1P被从其在“高尔基”复合体中的合成点输送到胞质膜上的机制。

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