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iar Cancer:乳腺癌发病具有亲源效应
近日,美国长岛犹太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对于那些从父母身上遗传到了乳腺癌风险基因的妇女来说,从父亲遗传到该基因的人要比从母亲遗传到该基因的人早几年诊断出这种疾病,或者说发病的时间要早。该发现发表在Familiar Cancer上。 研究人员对诊断出患有乳房或者卵巢癌症的妇女的年纪进行了分析。
J Experim Med:联合用药的骨牌效应可摧毁胰腺癌细胞
据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英国癌症研究科学家已经揭示当前临床试验正在测试的两种完全不同药物并用如何放大胰腺癌细胞的破坏。 英国剑桥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指出,在小鼠上将化疗药物健择(gemcitabine,2,2-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结合名为MRK003的实验药物引发一连串最终杀死癌细胞的事件,相当于每种药物作用相乘。
JAMA:研究揭示检验成人肺炎球菌疫苗的成本效应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一项基于电脑的成本效益分析提示,与目前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的接种建议相比,使用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PCV13) 可在保持经济上合理的同时预防更多的肺炎球菌性疾病;尽管文章的作者指出,他们的发现对许多假设是敏感的。
Nat Rev Micro:调节氧化效应促进细菌耐药性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一篇关于细菌耐药性的评论文章“Antimicrobials: Promoting tolerance。”,遗传易感性细菌中的抗生素耐受性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并给出了耐药菌株的一个来源。 当细菌急需营养时,就像在一次感染的环境中经常发生的那样,它们会停止生长,并耐受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抗生素。
Nature:可卡因效应是可逆转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最新一期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Reversal of cocaine-evoked synaptic potentiation resets drug-induced adaptive behaviour。”,文章中,作者表示可卡因效应是可逆转的。
Nature:细菌群感效应成就“生物像素”传感器
1月5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sensing array of radically coupled genetic ‘biopixels’。”,文章中,作者揭示了一种基于“生物像素”的传感器。 第一批合成生物振荡器(设计用来完成单一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网络)是仅仅在十年前才开发出来的。
EHP:江桂斌等揭示全氟碘烷雌激素效应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组首次发现并确证了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解释了其构效关系,为研究全氟类化合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由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研究所主办的《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上。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污染物,关于其毒性效应的研究目前属于空白。
JEP:研究发现情绪版“分离效应”
数学家Savage(1954)在其《统计学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Statistics)一书中提出的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是规范性决策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可表述为:如果知道事件E发生,决策者会采取行动A;知道事件E不发生,决策者会采取行动A;据此,在不知道事件E是否发生的情况下决策者也会采取行动A。
:皮质中间神经元的网络效应
有人提出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可能是,至少部分是前额皮质中与神经细胞相关的行为变化性的基础。为了支持这一假设,Kvitsiani等人如今指出,前扣带回(ACC)中的小清蛋白-表达(PV+)中间神经元以及生长激素抑制素-表达(SOM+)中间神经元的一个亚型,与不同的网络及行为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