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青岛能源所在(海洋)生物质能源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生物质材料具有来源丰富、可再生等优点,在可持续能源材料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以海洋中丰富的海藻多糖、甲壳素等生物质材料为基础,研究开发高性能的能源材料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3-07-02

海洋生物纺织材料联合研发中心落户晋江

9月23日,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与龙之族(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之族公司”)合作建立的“海洋生物纺织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在晋江举行揭牌仪式。

2013-10-15

Microbiol:肖天等发现一种新海洋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

近日,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肖天研究员课题组与法国科学院吴龙飞教授课题组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展了海洋趋磁微生物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研究人员在我国黄海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一种新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菠萝型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pineapple-like MMPs)。

2012-11-18

Nature:来自白垩纪海洋的完好海水

在Chesapeake Bay碰撞坑所做的深度钻探,发现了具有同位素和化学组成特征的地下水

2013-11-14

Nat Commun:收获海洋保护区所带来的好处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说,海洋保护区能迅速增加鱼群数量,而不会使渔民处于不利地位。这项工作有可能帮助使设立海洋保护区作为一个可行的渔业管理方案更多地被人们接受。海洋保护区是指在其中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以保持或恢复自然环境及其所含生态系统的区域。然而,有关海洋保护区对渔业动态影响的文献很少,它们对渔民的好处也一直受到质疑。

2013-08-28

Nature Climate Change:海洋酸化对大部分海洋动物具有影响

科技日报柏林8月26日电 德国科学家对海洋酸化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估。结果发现,大部分海洋动物物种都受到海洋酸化的影响,但不同物种对这一影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8月25日的《自然·气候变化》上。 海洋是一个天然的二氧化碳储存库,它吸收了超过四分之一的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海洋的吸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将比现在强烈得多。

2013-08-28

Science:海洋微生物群体的监控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环境改变引起的海洋变暖,混合水层将变得越来越少,而且严重影响海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向大气中释放碳,但是科学家们指出,这种变化增加全球变暖或者减少全球变暖仍然不是很清楚。

2012-11-18

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2项,项目总经费达9058万元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日前公布,中国海洋大学获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取得历年最好成绩。截止目前,共有122项基金获得资助,其中面上项目80项、青年科学基金32项、重点基金3项、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法国国家科研署(ANR)共同资助项目1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1项...

2013-08-27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的难点与前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基因工程的逐步成熟,这项技术也开始被应用到海洋生物的研究与开发中。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应用的思路很清楚,就是要利用特殊的海洋微生物(或植物)来生产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还可以应用在酶工程中,从海洋微生物(比如嗜盐微生物,海底的嗜压微生物)中筛选特种酶,由于它们能够在特殊的环境下稳定生存并具有独特的新陈代谢途径,因而可能具有独特活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2013-01-30

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

4月9日,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召开。青岛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所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海洋所所长孙松研究员任理事长,同时聘任张国范研究员为实验室主任,与会领导共同为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揭牌。

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