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它减少抑制暴饮暴食的脑细胞的活性,从而导致肥胖发生

2019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瑞典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给小鼠喂食高脂肪饮食后,参与抑制暴饮暴食的某些脑细胞变得不那么活跃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6月2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besity remodels activity and transcriptional state of a lateral hypothalamic

2019-06-29

减轻桢楠幼苗干旱胁迫研究获进展

桢楠(Phoebe zhennan)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重要森林树种,为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桢楠是一种受到威胁的优质木材生产树种,面临着严重的人为干扰和非生物因素的胁迫。前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潘开文课题组对桢楠抗旱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施磷可以通过调节桢楠叶片的生理生化过程从而提高其耐旱能力,这些结果对于濒临灭绝的桢楠林的保护

2019-05-18

Autophagy:树突状细胞的自噬可以提高其抗癌活性

2019年5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自噬有助于细胞的稳态,最近有报道称自噬还有另一种功能。KAIST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树突状细胞的自噬支持T细胞的抗癌活性。自噬是通过清除细胞废物和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稳态的过程;然而,其在吞噬肿瘤相关抗原表达中的作用仍不明确。图片来源:Autophagy与此同时,树突状细胞是识别病原体或癌症抗原,并在T细胞中诱导免疫反应的细胞。当癌细胞被辐射或抗癌

2019-05-22

研究发现农业利用导致土壤微生物硝态同化能力下降机制

土壤硝态氮微生物同化能力下降是导致亚热带地区农业利用红壤硝酸盐累积,氮素损失风险提高的重要原因。然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和细菌各自对硝态氮的同化对于农业利用如何响应还未知。因此,能够区分土壤中真菌和细菌对硝态氮的同化过程对于进一步认清农业利用导致硝态氮微生物同化能力下降的原因,进而制定治理措施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李晓波联合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多家科研

2019-05-04

Cell:活性更强的长寿基因SIRT6意味着更长的寿命?

2019年5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几个世纪以来,探险家们一直梦想着能有不老泉,它的泉水具有治疗作用,能使老年人恢复活力,并无限期地延长寿命。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表明长寿的关键在于一个称为SIRT6的基因。他们发现基因SIRT6在具有更长寿命的物种中负责更高效的DNA修复。这一发现揭示了开发抗衰老干预措施的新靶标,可能有助于阻止年龄相关性

2019-05-04

Andexxya获欧盟有条件批准,逆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抗凝活性

2019年04月29日/生物谷BIOON/--Portola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疗法用于治疗血栓和其他血液疾病的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有条件批准Andexxya(andexanet alfa),该药是欧洲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凝血因子Xa抑制剂(拜耳/强生Xarelto[利伐沙班]、百时美施贵宝/辉瑞Eliquis[阿哌沙班])的解毒药物,用于当出现危及生命或无控

2019-04-29

研究揭示富集下植物功能性状对高寒草地生产力的调控机制

 氮素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其变化会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认为,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富集会提高其生产力。但近年来的研究却显示氮富集引起的磷限制、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组成改变,可能会抵消氮输入对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因此,阐明氮富集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机制成为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领域的焦点话题。作为连接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桥梁,植物功能性状为解析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氮

2019-04-16

研究发现内侧前额叶皮质小胶质细胞和TNFα功能不足介导青少期社会应激诱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

 青少期阶段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瘾行为等一些常见精神疾病高发和易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各种负性社会经历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发因素。尽管这些疾病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表型,其中前额叶皮质介导的执行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共同的主要症状之一。同伴欺侮是青少群体常见的社会应激源。利用“居留者-入侵者”社会挫败模型诱发啮齿类动物类似的应激经历,通过以前的研究发现青少期阶段的应激暴露能够诱导小鼠成年后前额

2019-03-22

《科学》子刊发现药物"非活性成分"可能引起意外副作用

 吉奥瓦尼·特拉维索(Giovanni Traverso)博士是哈佛医学院旗下布莱根妇女医院的一名医生,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5年前,他观察到了一起奇怪的病例。当时,一名患有乳糜腹泻的病人正在接受治疗。这种疾病隶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往往由麸质过敏引起。这种疾病在美国并不罕见,医生们也为他提供了常用的奥美拉唑(omeprazole)进行治疗。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接受治疗的一周后,症状非但

2019-03-15

Sci Trans Med:药片与胶囊中的非活性成分或许会引发过敏反应

2019年3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美国绝大多数最常用的处方药含有至少一种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成分。这些被称为“非活性成分”的物质可以改善口服的味道,保质期,吸收和其他特性。然而,作者发现,所测试的所有口服药物中有90%以上含有至少一种可引起过敏或过敏的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乳糖,花生油,麸质和化学染料。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在线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