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使用戒烟药物并不会导致病人自杀风险升高
2013年10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确定了是否服用戒烟药物的病人的自杀风险较高。瓦伦尼克林(Varenicline)是一种病人广泛用于戒烟的药物,2011年其仅在英国的使用次数就为100万次,安非他酮和瓦伦尼克林可以帮助降低个体对尼古丁的需求并且使得个体表现出脱瘾症状。
Mol Cell:胚胎干细胞可以感知DNA损伤发生“自杀”行为
图中显示,在胚胎干细胞中,激活的Bax蛋白(红色)可以定位在高尔基体中;蓝色的为细胞核 (Credit: Deshmukh Lab, UNC-Chapel Hill) 胚胎干细胞可以在机体中分化成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如果胚胎干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遭受损伤,它们为了胚胎的正常发育会很快“自我了断”,这项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CMAJ:加拿大青少年自杀率呈男降女升趋势
近日,刊登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青少年的整体自杀率在过去近30年间呈下降趋势,但青少年女性的自杀率却不断上升。 根据这项研究调查,加拿大10~19岁人群自杀率在1980至2008年期间略有下降。
Mater:汪宁等提出筛查肿瘤再生细胞新方法
7月1日,《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国家“**计划”入选者、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汪宁教授与同济医学院黄波教授领衔的研究成果。为什么现代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等,通常无法杀死全部的癌细胞?为什么化疗后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的癌症会复发?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学界。
AABC:汪筱林等确定辽西滤食性翼龙新属种
12月的《巴西科学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蒋顺兴和导师汪筱林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new ctenochasmatid pter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western Liaoning, China。
CMAJ:自杀的确会“传染”
一项针对加拿大青少年的最新研究支持学界“自杀传染”的假设,也就是说,青少年知道自杀事件后,不论是否了解自杀者,本人的自杀冲动也会增加。 这一成果发表在《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上。在研究了2.2万多名年龄介于12岁至17岁的青少年的数据后,来自渥太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们发现,12岁至13岁的少年在得悉自杀事件后,本人产生自杀想法或行动的风险增加了4倍多。
JAMA Psych:晒太阳也能诱发自杀?
许多研究都表明长时间晒太阳对人类的大脑具有正面效应,而且对于抑郁症患者也非常有益,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在好天气(晴天,可以晒太阳的天气)刚开始的头几天里,个体内心的不安(对好天气的期盼)及活动的增加往往会增加其自杀的风险。
Psychiatry Res:精神分裂症者过度吸烟 自杀风险增高
目前,一项最新发表在Psychiatry Research杂志上的研究"Cigarette smoking in out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in Taiwan: Relationships to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指出,与不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
汪洪岩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日前发布通知,任命院属两研究所副所长。 杨亚政任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试用期1年)。 汪洪岩任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任期至本届班子届满)。同时,免去汪洪岩的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