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ologia:刘文耀等发现氮污染加剧威胁山地森林附生苔藓植物群落
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氮素使用量和排放量的增加,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这一人为活动驱动的过程可能在全球生态系统尺度上导致严重的后果。事实上,由于长时间的累积效应,人为活动导致的氮沉降增加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森林生态系统而言,过量的氮输入可能影响树木的生长以及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等。
Quaternary Res:谭亮成等石笋微量元素研究中获进展
洞穴石笋以其沉积连续、分辨率高、测年精确等优点,在第四纪气候-环境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石笋的碳、氧同位素上,对微量元素,尤其是稀土元素(REE)和重金属元素的关注不够。
Plant Cell: 植物如何吸收适量微量元素?
为了生存,植物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既不能太多也不太少的微量元素。在期刊The Plant Cell上,已发表了关于植物如何操控这个关键平衡新见解的一系列文章,文中报道了金属结合分子烟草胺的新功能。该研究结果不仅对呆持续发展的农业很重要,对于人类预防因营养不良饮食引起的健康问题也很重要。 植物是食物链起点:所有生物都需要如铁、锌和铜样的营养素。它们促进细胞内的基本催化功能。
PBJ:提高水稻氮利用效率
氮素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作物的生命活动和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重。提高作物氮利用效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目标和要求。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营养生理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方中明在张明永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在水稻中超表达OsPTR9基因可促进水稻对铵态氮的吸收,同时在低施氮肥的条件下可促进水稻增产。
Functional Ecology:不同热起源的植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与叶片氮分配格局和代谢过程有关
森林植物叶片对碳的吸收与释放在全球大气组成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气组成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地球表明温度。各种气候模型一直在试图调整方法以准确计算叶片碳交换在植被-气候模型中的贡献,而准确计算叶片碳交换的关键之处在于确定来自不同热生境(如热带和温带生态系统)的植物表现出的以碳交换为主的一系列叶片属性是否具有本质差异。
Water Resour Res:现代农耕氮使用为泰晤士河污染祸源
近日,英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的《水资源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研究成果"Nitrate pollution in intensively farmed regions: What are the prospects for sustaining high-quality groundwater",研究人员对泰晤士河140多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现代农耕技术虽然确保了粮食供应...
J Plant Growth Regul:箭竹碳氮代谢对干旱胁迫的耦合响应
箭竹是大熊猫主要的食料来源,也是亚高山针叶林下层优势种群,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养分平衡等生态功能发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箭竹作为一种浅根系植物对水分需求高,对干旱十分敏感。在干旱年份常会遇到箭竹出笋少或不出笋以及竹叶脱落甚至提早开花死亡的现象。因此,干旱在严重影响箭竹生长发育的同时,更使国宝大熊猫面临缺食危机。
Oecologi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
植物叶片同位素15N自然丰度值(δ15N)受氮循环的多个过程及相互作用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征,如开放程度和可利用N状态。大量研究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相对于温带和北方森林氮更为富足,其生态系统氮周转和循环较快。热带亚热带森林植物叶片和土壤δ15N比温带森林的较高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普通现象。因此,比较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δ15N可以判断生态系统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