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0N8禽流感病毒不会在人群中传播
H10N8病毒是否像H7N9病毒一样已经获得了人源受体结合能力呢?是否存在引发大流行的潜在风险?这些问题引起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课题组的高度关注。
J Infect Dis:HIV传播的新途径
Deborah Anderson博士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和她的同事们正在挑战教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传输。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游离病毒颗粒的感染,而这组建议,艾滋病毒也可由被感染的细胞传递。在细胞内,病
Genome Res:全基因组测序追踪耐药细菌传播机制
近日,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利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技术揭示了高传播率的资源受限医院中MRSA的扩散,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Genome Research上。
:首次发现基孔肯雅病毒能够直接在细胞间传播
伊蚊(Aedes),图片来自iStockphoto/Roger De Marfà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已在非洲、亚洲以及最近在欧洲导致传染病流行。它通过伊蚊(Aedes)传播到人类。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急性发热,同时还伴随着能够持续几天、几周或者甚至几年的关节疼痛。
PLoS Comput Biol:科学家开发出研究丙肝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2013年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对静脉注射感染丙肝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相应的疗法可以有效抑制丙肝病毒的多次传播。 研究者Gkikas Magiorkinis说,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揭示了丙肝病毒之所以具有超级传播性是由于进行静脉注射药物的人所引发的。
PNAS:阻断超级菌的传播途径
现在,已有许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万古霉素以外的抗生素产生了抗性。而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抗性也越来越强,人们担心这种细菌很快就将成为无人能挡的超级杀手。所幸的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不仅确定了万古霉素抗性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间传播的机制,还提出了阻断其传播的途径。这项研究于本周提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PNAS:利用转基因细菌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在蚊子中肠中常见的一种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现导致人患上疟疾的疟原虫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体内不能存活。这种被称作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的细菌经过基因改造后分泌对疟原虫有毒性的蛋白,但是这种毒素并不伤害蚊子或人。
基孔肯亚热: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入侵美洲
最近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非埃博拉疫情和阿拉伯半岛冠状病毒病例上,然而专家指出,另一个威胁-基孔肯亚热的传播正在悄悄进行,这种病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可引起发热、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皮疹。这种病毒虽然不会致死,但症状加重会致残,针对此病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潜在向全球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风险远远高于中东冠状病毒呼吸系统综合症或埃博拉病毒,预计基孔肯雅病毒引入到美洲、欧洲或者两州都会引入的病例数
世卫组织就野生脊灰病毒国际间传播发表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声明
2014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野生脊灰病毒2014年国际间传播发布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的声明
Nature:科学家利用细菌遏制登革热传播
登革热是一种主要由埃及伊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儿童患者死亡率较高,如何控制登革热传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8月24日表示,这一难题或许可借助沃尔巴克氏菌来解决,这种细菌可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增殖。 自然界中约28%的蚊子体内天然携带共生菌——沃尔巴克氏菌,不过埃及伊蚊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