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M:对肠道菌群精准化编辑有望降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2019年8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对肠道菌群进行精准编辑或能降低小鼠炎性相关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研究结果有望为慢性肠道炎症患者开发新型癌症预防策略。图片来源:UTSW如今炎性肠病(IBS,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at Med:北大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新机制
2019年7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以雄激素过多、排卵功能障碍和多囊卵巢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性。而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PCOS患者发生排卵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这严重限制了相关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发展。此前的研究发现代谢健康的改善与较高的微生物群基因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有关。因此,来自包括北京大学第
多篇文章解读肠道菌群在机体健康中的双面角色!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机体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肠道菌群或许扮演着双面角色,那么其到底对人类健康影响如何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Cell Rep:中国科学家新发现!肠道菌群或能帮助人类抵御寒冷!doi:10.1016/j.celrep.2019.02.015肠道微生物组对人类和动物机体健康有着多样的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
粪菌群移植延长早衰小鼠寿命!
2019年7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微生物群正在成为多种代谢、免疫和神经内分泌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酸性肝病和癌症等主要疾病有关,但其在衰老中的确切作用仍有待阐明。而近日来自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衰老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存在联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题为“
用于高效生物制造的“Y型人工菌群”成功研制
利用微生物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燃料、材料和化学品是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关键挑战是如何实现生物质中葡萄糖等六碳糖和木糖等五碳糖的同等高效利用。已经有很多研究尝试对单一菌株的代谢途径进行改造,或采用不同的菌株进行分工合作,以实现五、六碳糖的同步利用。但受限于五碳糖不能被高效利用,目标化学品的生产效率普遍不高。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微生物组计划的提出,合成微生物组也在加速发展。为了实现生
宏基因组&代谢组学:两大组学共同揭示结肠直肠癌中肠道菌群的阶段特异性表型
近期,日本大阪大学 Shinichi Yachida 及其研究团队在医学著名期刊 Nature Medicine (IF=30.641)上发表题为“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reveal distinct stage-specific phenotype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
一种灭活肠道菌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比利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服用一种灭活的肠道益生菌能改善代谢状况,减少肥胖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风险。这种细菌名叫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主要成员之一,于2004年首次被分离鉴定。此前进行的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它有抑制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功效,该菌灭活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效果甚至好于活细菌。比利时鲁汶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首次用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进行了小规模人体试验
Nat Med:揭示粪便菌群疗法阻止食物过敏机制
2019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肠道微生态失调(intestinal dysbiosis)在食物过敏中的作用仍然是不清楚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来自食物过敏婴儿的微生态失调粪便菌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合成进化,并且不能阻止小鼠免受食物过敏。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6月2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
Science子刊:揭示肠道菌群通过miR-181调节白色脂肪组织炎症和肥胖机制
2019年6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肠道菌群是哺乳动物代谢的关键环境决定因素,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脂肪组织稳态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领域。肠道菌群对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 WAT)的调节是一种在维持代谢健康中起关键作用的过程,而且肠道失调可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性(insulin resistance, IR)的产生。然而,肠道菌群如何调节白色脂肪组织功能仍然在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且多样性降低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在线发表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由于最初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因此,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无疑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