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肠道菌群“截胡”了
通过分析15种靶向药与25种肠道菌群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人们长期或大量服用药物的过程中,药物成分会在肠道细菌中蓄积,从而削弱药物的作用。对于患者而言,最无奈的事情或许要算钱花了、药吃了,病情就是不见好。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抱怨是药物的问题,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却表明,可能不是药物没有效果,而是在药物发生作用之前就被肠道中
多吃菠菜可以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进而预防癌症
复杂的相互关系支配着肠道微生物、宿主和疾病结果的外源驱动因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在大鼠结肠息肉病(Pirc)模型中,作者首次探索了菠菜(SPI)预防癌症的多组学方法。
Cell Host & Microbe:肠道菌群或会影响早产儿的大脑发育
来自维也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开发治疗大脑外损伤的早期疗法的可能性靶点,早产儿机体肠道菌群或许在其中就扮演关键角色,研究人员发现,胃肠道中克雷伯菌的过度生长或与早产儿机体特定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加及神经性损伤的发生直接相关。
常见药物或能在人类机体肠道菌群中积累 或会降低药物的有效性且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
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普通的药物或能在肠道菌群中积累,从而改变细菌的功能并潜在降低药物的有效性,这种相互作用或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药物有效性和副作用的个体差异特性。
Genome Biology:揭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演变规律及决定因素
8月25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文章。该团队收集并分析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超过1万例新生儿肠道菌群数据,揭示了全球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地域特征,并通过生态学模型和系统功能分析阐明了人类肠道菌群由婴幼儿向成人转变的确定性模式。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和统计学模型,对来自1956个新生儿
杨梅素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肝脂合成和炎症
许多黄酮类化合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与有效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分析类黄酮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为阐明作用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Cell子刊: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或可加剧认知能力下降
在喂食生酮饮食并间歇性缺氧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中,一类叫做嗜胆菌(Bilophila)的细菌浓度急剧增加。他们还发现,生酮饮食、缺氧和用一种叫做沃氏嗜胆菌的嗜胆菌处理会损害海马体,导致小鼠的认知能力下降。
Cell:看看万能的肠道菌群如何「塑造」免疫的昼夜节律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动物都遵循与日照相关的昼夜节律。自然光的周期变化会带动饮食和睡眠等有「节律」的行为。生物钟使动物体的生理过程与昼夜光周期同步,从而可以预测环境的变化。在哺乳动物中,生物钟是由复杂的转录因子网络,在 24 小时的周期内驱动基因「有节律」的表达而实现的。生物钟几乎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中,并通过来自大脑「中央时钟」的神经元和
Cancer Communications: 利用肠道微生物群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治疗癌症
2021年8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区系失调会导致生理变化,并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有关。
肠道菌群和大脑的奇妙关联又双叒叕增加了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越来越被认为是宿主免疫和大脑健康的重要调节因子。衰老过程会导致微生物群发生巨大变化,这与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不佳和虚弱有关。此前研究表明,衰老会触发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变化,进一步导致大脑功能和行为的紊乱,其中包括海马体相关认知行为的损害。值得注意的是,动物模型已经揭示微生物群在调节宿主肠道衰老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