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金银潭医院:不仅是失眠、抑郁、肺功能受损,新冠患者出院半年后还可能面临二度感染
随着冬季的到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进入新一轮的传播高峰。截止目前,全球已有超9000万人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人数破193万。尽管多数患者从COVID-19中康复,但是疾病对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当地时间1月8日,来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题
武汉大规模新冠抗体检测数据发表JAMA子刊
基于人群的大规模血清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冠疫情的真实规模,以及患者感染后的免疫特点。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武汉地区人群新冠抗体的血清阳性率的调查结果。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团队完成。这是一项横截面研究,于2020年3月27日-5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进行,纳入了35040例1
2020年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顺利召开
9月24日,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隆重召开。大会围绕"科技抗疫,产业赋能"的主题,邀请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抗疫功臣就新冠病毒科技应对、救治和防控、疫苗及检测等专题进行演讲,共话疫情防治策略和相关技术、产品开发思路。本次大会通过高层论坛和线上专业分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搭建线上先进抗疫成果展示平台,体现生物经济"战疫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及一堂公卫课在武汉顺利召开,华大智造助力打造公卫防控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摄影记者:高勇)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顺利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生物产业峰会。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最新研判,并对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作出最新解读。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以及华
华中科大、哈佛重建武汉疫情动态:干预措施减少96%感染者
当地时间7月16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的一项建模研究显示:2020年1月至3月逐步采取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多管齐下,将武汉截至3月8日的累计感染人数降低了96.0%。同时在1月至3月间,最多可能有87%的COVID-19病例未被发现,未发现或确诊的病例包括无症状、症状前或轻症感染者。这些群体在疾病的传播中或许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汉651例新冠患者出院随访:3%“复阳”,均未造成传播
新冠疫情持续半年多以来,围绕着病毒本身和临床等的诸多问题仍待解,“复阳”是其中的关注点之一。当地时间7月6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危重科、德国慕尼黑大学团队的研究团队合作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评论文章,“Assessment of patients who te
中国疾控中心:北京本次疫情排除武汉流行毒株或动物病毒外溢导致
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6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其中病毒来源分析中指出,从2例确诊病例及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环境采集的标本中获得的3株病毒基因分析显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该毒株比当前欧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可以排除由动物病毒外溢传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传播毒株或武汉流行毒株导致本次疫情。在北京已经
李兰娟院士:武汉是安全的 武汉人是健康的
“武汉是安全的,武汉人是健康的。”在2日召开的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月31日,李兰娟再赴武汉,专程了解此次集中核酸排查情况。李兰娟介绍,这次有约990万人做了核酸检测,加上之前已做过检测的人员,累计共有1090.9万人做过核酸检测,如果除去6岁以下儿
Am J Resp Crit Care:我国科学家鉴定出武汉市85例COVID-19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
2020年5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中国武汉市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早期死亡的85名COVID-19患者的最常见特征。他们报告了迄今为止研究中最大的冠状病毒患者死亡群体的共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
武汉团队找到3个新冠死亡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准确率超九成
快速准确的病情评估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极为重要。当地时间5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机构在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发文表示,利用3个生物标志物,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至少提前10天预测新冠肺炎患者个体的死亡率,准确率超过90%。这3个生物标志物分别是乳酸脱氢酶、淋巴细胞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合这些标志物,论文提出了一个简单且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