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功能性状分化在榕属植物共存中的重要性
驱动同属植物在局域尺度共存的生态学过程目前仍是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系统发育和功能生态学的发展,通过分析近缘物种的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分异,能够为解释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如何在群落尺度上共存提供证据。
Nature:用单细胞基因组探索多样性
宏基因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于细菌以及古细菌多样性的理解。然而,环境宏基因组数据往往不容许个别物种的基因组组装,因此,大多数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来自于培养的微生物。如今,两个新的大规模研究利用单细胞基因组,直接从未培养的环境样本中恢复了细菌和古细菌基因组。
An Fore Sci:采伐迹地更新策略对地表苔藓多样性的影响
苔藓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的演替过程与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苔藓植物具有单层细胞的特征,对微气候和微生境的依赖很强,因此苔藓植物对更新策略引起的微环境和微生境变化很敏感,常常被用作评估更新策略导致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 自然更新形成阔叶林和人工营造针叶林是世界各地对采伐地更新采用的最常见的两种方式。自然更新和造林导致了不同的树种组成,可能会影响林下植物的多样性。
Science: 海滩植物控制着沿海受风暴伤害的脆弱性
一项研究发现,原生海滩草的分布控制着沿海受风暴侵害的脆弱性。Orencio Duran 和Laura Moore利用数学建模研究了植被与沙的相互作用如何形成了面向海的沙丘。海滩植物帮助俘获沙,因此也就积累和稳定了沙丘。这些沙丘反过来又作为天然屏障,保护内陆生态系统不受海洋和风暴的冲击。
Biol.Invasions:气候变化影响植物入侵性
人工气候室控制实验 当前,生物入侵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侵生态学尤其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相结合,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杂志Biological Invasions 刊登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入侵生态学组最新研究论文"Innate and evolutionarily increased advantages of invasive Eupatorium a
PNAS:农药引发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2013年6月21日点 /生物谷BIOON/ --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近日,在PNAS杂志上发表的 “Pesticides reduce regional biodiversity of stream invertebrates”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大量农药的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严重后果。 农药残留已经严重破坏了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预示H7N9病毒变异能力较强
4月22日,一项新的对比研究发现,当前H7N9病毒的基因多样性与之前在欧洲出现的同为H7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相当,这或许预示着病毒发生变异的能力较强,其未来可能的变异情况值得警惕。
Molecular Ecology:植物次生代谢物影响昆虫对农药耐受性
9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研究组在Molecular Ecology杂志发表 Gossypol-enhanced P450 gene pool contributes to cotton bollworm tolerance to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