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泌体来源的miRNA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Jerrold M. Olefsky小组发现,MiR-690是一种M2极化型巨噬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NA,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相关论文于2021年1月14日在线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M2极化型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能够分泌含miRNA的外泌体(Exo),当给予肥胖小鼠时,可改
植物减数分裂纺锤体组装研究获进展
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正确组装对于同源染色体的准确分离极其重要。但是,不同物种间纺锤体组装的机制并不保守。在哺乳动物、线虫和果蝇中,对纺锤体的组装机制研究较为深入。然而对于植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组装的机制研究还十分缺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程祝宽团队通过图位克隆方法,鉴定出了水稻中的PRD1基
Science:破解细胞每次分裂时染色体正确遗传之谜
2021年1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有机体从单个细胞开始,经过几百万次分裂,最终产生了骨骼、心脏、大脑和其他组成生命的成分。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主要动力是DNA通过染色体在每个子细胞中的分离而发生转移。在每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的复制和精确分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遗传的染色体成分发生了改变,哪怕是轻微的改变,也会导致出生缺陷和某些癌症。在一项
研究揭示多倍体鱼类中多个重复的Foxl2部分同源基因和等位基因的功能歧化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团队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unctional Divergence of Multiple Duplicated Foxl2 Homeologs and Alleles in A Recurrent Polyploid
肝癌细胞HepG2外泌体对其自身生长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为了研究肝癌细胞HepG2外泌体对细胞增殖、迁移、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阴迪、王一涵、王奕丹等人培养肝癌细胞HepG2并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其外泌体,采用粒径分析、透射电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将外泌体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比较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
研究揭示同源转座子维持普通小麦多倍体亚基因组高级结构稳定性
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一婧研究组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河南科技学院合作完成的题为Homology-mediated inter-chromosomal interactions in hexaploid wheat lead to specific subgenome ter
Nature:华大等机构揭示鸭嘴兽多条性染色体和卵生之谜
1月7日,华大与浙江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联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公布了单孔目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并首次通过全基因组的数据研究了单孔目多对性染色体以及哺乳动物部分性状的演化过程。作为最早与其他哺乳动物分歧的物种,单孔目(如鸭嘴兽、针鼹)处在哺乳动物的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们了
2020年外泌体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2020年12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外泌体(exosome)是由大多数类型细胞分泌的微小膜囊泡。外泌体最早是指多囊泡胞内体(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细胞区室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直径约30~120nm 的膜囊泡,现特指直径为直径在40~160nm(平均100nm)的膜囊泡。外泌体形成的第一步
Nature:揭示染色体碎裂导致癌细胞耐药性机制
2020年12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癌症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健康疾病之一,这是因为与某些疾病不同,它是不断变化的,不断演变以逃避和抵制治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称为“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的现象是如何破坏染色体,然后让它们以最终促进癌细胞生长的方式重新组合。
中心体复制起始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传茂教授实验室在国际知名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PLK4-phosphorylated NEDD1 facilitates cartwheel assembly and centriole biogenesis initiations”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发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