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 Med:对人体24条染色体进行基因测序发现罕见突变
2017年9月1日/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一项由来自NIH的研究者们做出的研究成果,通过升级已有的胎儿遗传检测,达到能够对所有染色体进行无创型的筛选,能够检测其中出现的遗传性紊乱,从而解释流产以及畸形儿等不良孕产现象。女性们在怀孕期间往往会要求对胎儿的遗传情况进行无创型的检测,但这些检测重点在唐氏综合征以及三体综合征上。"通过对这些测试进行拓展,使其能够对所有24条染色体进行检查,有助于
最新干细胞技术:剪掉那条让男性不育的多余的 Y 染色体
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开放,暴露出的生育问题问题也的得到了广泛关注,新京报近期的一则报道中提到,中国不孕不育者已超过 4000 万,占育龄人口的 12.5%,其中男性不育者达 40%。导致男性不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是先天性的染色体问题导致的。正常情况下,男性有 X 和 Y 两条染色体。但是每 1000 名男性中就约有一名有多余的一条 Y 染色体, 称为双 Y 综合症。 而每 500 名男性中就会
Science:科学家让性染色体三体小鼠繁殖出健康后代
科学家们从基因不育的雄性小鼠身上培育出了健康的后代,为解决人类不育的常见遗传原因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什么是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综合征我们的性别是由X和Y染色体决定的。通常,女孩有两个X染色体(XX),男孩有一个X和一个Y(XY),但在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综合征的男性中会出现多一个额外的X或Y。三个而不是两个性染色体会破坏成熟精子的形成并导致不育。其中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性染色体
天昊诊断流产物染色体检测震撼亮相中国妇儿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大会
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分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妇儿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大会”于2017年8月17-19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盛大召开,天昊诊断作为大会赞助合作伙伴出席了本次盛会。本次大会主题为“规范与创新”,会议聚焦我国妇儿临床诊断与实验医学相关热点问题与前沿进展,众多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医生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与千余名全国参会代表就妇儿实验医学前沿研究、临床转化、规范和质量管
新发现挑战染色体组装经典模型
图片来自CC BY-SA 3.0/Wikipedia2017年8月1日/生物谷BIOON/---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染色体组装是一个多层级高度有序的过程,即双链DNA缠绕着组蛋白八聚体(H2A, H2B, H3和H4)组成核小体,DNA如细丝般将大量核小体串起,形成了11nm的“念珠状”结构,它们按照螺线管或者Z字形排列堆砌成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经过折叠聚集成120nm染色质丝,进而压缩
利用CRISPR/Cas9成功清除一条完整的染色体
图片来自iStock, Polesony2017年8月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成功地清除了一条完整的小鼠染色体。在XY小鼠胚胎干细胞中,他们在体外在Y染色体的着丝粒或长臂上产生许多双链断裂,从而导致Y染色体片段化,并且在这种小鼠胚胎干细胞中消失。当在体内在小鼠胚胎中采用这种着丝粒靶向方法时,这也会导致
Cell:揭示哺乳动物胚胎染色体3D结构重编程规律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研究组和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研究组合作,揭示了哺乳动物成熟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3D结构以及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重编程变化,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Cell)上。哺乳动物配子和早期胚胎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研究首先团队解决了使用少量细胞建立3D染色体结构图谱的难题,获得了小鼠精子、卵子和早期胚胎的高分辨率染色体高级结构图谱。研究人员进一
Nature:揭示核糖体通过结构上的精确优化制造自我机制
模拟的核糖体(白色和紫色的亚基)加工一个氨基酸(绿色),图片来自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2017年7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学方法证实核糖体在结构上的精确优化尽可能快地产生更多的核糖体,以便促进细胞高效地生长和分裂。核糖体是细胞的蛋白制造工厂。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19日在线
这场无声的密战,与染色体有关
对于生物体来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一般是恒定的,以人类为例,细胞内便含有 23 对染色体。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在分裂前,首先会复制染色体,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然而,细胞偶尔也会抽风,在分裂时,因为发生了某些错误,导致染色体未能正确分配,结果便是染色体数增多或者减少,这就是所谓的非整倍性。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癌细胞,因为它们大多都是非整倍体。人类有 23 对染色体。图片来源于网络近
Cell:施一公组首次报道人源剪切体原子分辨率结构
2017年5月12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施一公研究组于《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人源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An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Human Spliceosome)。这是第一个高分辨率的人源剪接体结构,也是首次在近原子分辨率的尺度上观察到酵母以外的、来自高等生物的剪接体的结构,进一步揭示了剪接体的组装和工作机理,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