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 Cell Physiol:杨平仿等构建水稻种子萌发过程胚组织磷酸化代谢调控网络
种子居于农业生产链条的上游,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的种子萌发过程是良好的幼苗建成的前提条件。种子萌发过程涉及大量基因表达和复杂的响应外界环境信号的调控机制
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教授获得2013年度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
BMC Genom:杨力等RNA编辑研究获进展
3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BMC Genom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所杨力研究组和生化与细胞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论文Prediction of constitutive A-to-I editing sites from human transcriptomes in the absence of genomic sequences。
SFDA关于杨威、张爱萍职务任免的通知
2013年01月23日 发布 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中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2012年10月22日研究决定: 聘任杨威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主任,免去其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职务; 任命张爱萍为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在药品安全监管司工作,试用期一年),解聘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主任职务。
Nature:杨茂君等首次报道一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晶体结构
2012年10 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研究组在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type-II mitochondrial NADH dehydrogenases(线粒体II型NADH脱氢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科研论文,首次报道了二型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Ndi1的晶体结构,并对其生理功能和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Cell Stem Cell:百步穿杨癌细胞
2013年1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日本科学家发现人体自身存在一种少量的细胞能够攻击癌细胞,该结果有望成为治疗癌症新方法,相关文章发表在Cell Stem Cell上。 科学家纯化了一类称之为cytotoxic T细胞的白细胞,当发生炎症或肿瘤时,细胞表面产生一类生物标记,cytotoxic T细胞能够识别该标记,进而对炎症或肿瘤发起进攻。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
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Cell Res:杨崇林等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 Research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杨崇林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RG-1 is required for genomic integrit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germ cells,”,文章中,作者揭示了其在细胞凋亡及基因组稳定性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华东理工杨弋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实现实时拍录细胞代谢全过程
杨武庆:新技术推动康复医疗智能化应用
8月2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健康管理高峰论坛"在上海斯波特大酒店进行第二天的会议。来自上海电生理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杨武庆秘书长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题为"新技术推动康复医疗智能化应用"的精彩报告。